劉珊珊
信息技術課的開設,為基礎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信息技術課滿載著時代的需求,滿載著素質教育的理念。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任務除了基本指法,基本技能,基本知識等方面的教學外,更重要的是創造教學,也就是指引導學生創造性地使用電腦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用中學,為學而用,以用促學。
一、激發興趣,創設情境,喚起創新意識
好奇是孩子們的天性,計算機中有太多奇妙的東西,在這個領域中,信息以驚人的速度更新,能夠極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計算機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這個充滿幻想的空間里,學生可以盡情放飛想象的翅膀。以前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體制,已經難以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學的枯燥而乏味。因此,在新課程引導下的計算機課堂教學要充滿新穎、新奇和新鮮感。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起學生思考、探究,為培養創造性思維奠定基礎。
比如我在文件夾的新建與命名上就碰到了很多問題。第一種是我先沒有教授他們新建文件夾與命名文件夾,只是在從網上下載圖片時,我順便演示一次,之后讓學生自己探索,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又如在教授關于計算機的一些簡單編程時,為了避免讓學生害怕枯燥的指令,我讓學生知道:家用全自動洗衣機、電子表、包括無人駕駛飛機、宇宙飛船等都是由計算機控制的,從而讓學生從另一個側面來了解、深入微機指令,只要學好這些簡單的命令,長大了學會復雜指令,同學們也就會操縱宇宙飛船了。這樣,學生的意識被充分地喚醒,自然而然地記住了LOGO語言指令了。
二、教無定法,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不光要備教案還要備學生,學生才是一節課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激發和點撥讓學生自主地學、主動地學、創造性地學。計算機操作是眼、腦、手、耳高度配合的過程,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學生學習一些軟件操作如金山霸王等,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并讓他們思考,點到為止,讓學生充分動手實踐創新,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學生在學習了信息技術后,開始學習應用軟件的使用,這時教師要注意創設學用結合情境。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這是一個充滿想象,不斷創新的過程,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教授完Windows“畫圖”時,我讓學生學以致用,活用“畫圖”進行創作,舉辦賀年卡設計比賽,慶“六一”電腦畫展,電腦小報作品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通過“畫、剪、貼”創作出了具有修改色彩的作品,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鞏固了所學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由于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就應照顧到每位學生的特殊情況,力求使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有選擇不同操作目標和要求的自由,有主動發展的余地,這樣才能建立起全體學生創新的信心。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差異,確定與其能力最近的發展目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清楚各自的操作任務,并分層指導,進而達到個性發展的目的。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操作技能培養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嘗到成功的快樂,這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關鍵所在。
三、結合實際,拓展空間,提高創新能力
要想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不能只把學生的思維局限于信息技術的技術操作上,而是讓學生結合實際,聯系生活,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應當在原有知識基礎上,進行拓寬知識面教學,信息技術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而實際應用卻是無限發展的。如圖形圖像的制作、聲音文件的處理、簡單動畫制作、網頁制作、防毒殺毒等,拓寬這些知識面對學生的發展能起促進作用。教學中穿插工具軟件教學,如看圖軟件Acdsee、豪杰圖像瀏覽器,圖形圖像處理軟件畫圖、Photoshop,動畫制作軟件Flash,視頻播放器MediaPlay、超級解霸,Mp3播放器,音頻處理超級錄音機,防毒殺毒Kill、Kv3000、瑞星殺毒軟件等。教學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讓學生對各種對象處理有一個了解也就足夠了,這些工具軟件的學習不僅不會給教學效果帶來不利,而且能鞏固所學知識,促進各種基本操作及應用能力的發展。
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學會一門技術,點亮孩子們創新的火花,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生活與學習中感受到信息技術的便捷與魅力,是我們每個信息技術老師最欣慰的地方,讓孩子不要為學而累,還給小學信息技術一個教學相融的明亮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