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喜軍
“波普”一詞的意思即是流行,流行既然是一種時髦,就必然是大眾化的,因此,“波普藝術”的元素隨著時代介入了大眾生活,也介入了當今的水墨畫壇。方增先先生認為目前的水墨畫壇形成了三種不同的藝術形態:一種是傳統型的水墨,一種是融合型的水墨,還有一種是現代型的水墨,也可以叫做實驗型水墨。傳統型水墨畫家的觀點認為水墨畫是中國所特有的文化,我們應該遵循傳統的水墨畫法。現代性水墨畫家的觀點則認為中國傳統的水墨畫應該跟上時代的發展,吸收國際化的藝術元素,融入到國際化的藝術浪潮中。融合型水墨畫家的觀點介于二者之間。將公共圖像帶入水墨畫的創作中就屬于現代水墨的范疇。
一、 公共圖像的概念
在當代,一提到“波普”藝術的代表作品,大家首先就會想到安迪·沃霍爾的《瑪麗蓮·夢露》,這件作品就是“公共圖像”在藝術創作中的典型運用。那么,什么是“公共圖像”呢?
“公共”是指包括普通老百姓在內的所有的人都可以共享的一個空間與場所,比如街道、超市、影劇院、車站、體育場、廣場等,還包括一些由電視、電影、報刊、雜志、廣播等公共媒介組成的虛擬空間。所謂圖像呢,就是說人們可以接收到的視覺作品。所謂公共圖像,簡單說來,就是公眾都可以接受到的圖像。當今公共圖像的爆炸式出現是消費服務的衍生品。專門研究消費社會的專家詹明信曾在文章中寫到:“文化正是消費社會自身的要求,沒有任何社會像消費社會這樣有如此充足的記號與影像。”需要加以補充說明的是,他在一些文章中所指出的“信號與影像”、“文化符號”和“文化影像”之類的,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公共圖像。事實上,公共圖像已經以各種方式強行進入到人們的生活空間和私人世界,同時也改變了圖像產生時的本來功能,成為了一種有影響力的新的文化意象。可以說,公共圖像的概念實際上就是大眾文化的概念,一種“波普”文化的概念。
二、 公共圖像對現代水墨創作的影響
現代水墨是從傳統繪畫中派生出來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體系,許多水墨畫家也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索。在湯哲明紀錄整理的《方增先談當代水墨》中寫道,當代水墨畫中大量運用構成、變形、抽象等表現手法,這在相當程度上,其實就是吸收、融合西方藝術觀念和藝術手法的體現。吸取、融合西方藝術觀念和藝術手法,非但不是大逆不道的,而是不可或缺的。這在其它藝術形式中,如戲曲舞蹈、歌劇等中都有類似的成功例子。 因此,水墨畫也完全可以吸收現實社會中一些有益的東西,把社會現實融入到我們的作品中來探尋自己的發展道路,以創造出新的藝術形式。
1、豐富了現代水墨的表現內容。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當代油畫家已在自己的創作中用到了公共圖像,相對而言,水墨畫的創作在使用公共圖像方面要晚了很多。將公共圖像與水墨材料創作聯系在一起,難免讓人們對現代水墨畫的“質量”產生了一些懷疑。在許多的水墨畫家看來,公共圖像是屬于大眾文化的范疇,如果將水墨創作和大眾文化結合在一起,就會降低水墨作品的品位。這是因為,一方面大眾文化在許多藝術家的心目中是具有商業特征的,是與現實社會相聯系的,是處于商業性質的邊緣文化。也就是說,它與藝術創作是不相干的,與藝術創作的價值取向也相差甚遠。另一方面公共圖像與中外繪畫中的經典藝術作品在表現形式和風格上毫無聯系,沒有任何風格與技巧可言。大眾文化雖然很俗氣,比如說對金錢、物質等方面的崇拜,但這并沒有阻止現代水墨畫家對大眾文化進行研究與分析,并對其進行借鑒和引用,以加入到自己的創作內容當中。當然,中國現代出現的一些大眾文化,與歷史上的民間文化是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一種符合人們審美情趣的時尚文化,而且大眾文化也正處于不斷發展壯大的狀態中,如果現代水墨畫家對大眾文化采取不屑一顧的態度,只會使它喪失掉必要的創作靈感與新意。
2、革新了現代水墨的表現形式。
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現代水墨主要是以中國畫的筆墨材料來作畫,受其材料所限,大多采用主觀、受限制的表達。隨著科技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國際間的文化與藝術交流也逐漸頻繁。對公共圖像的借用顛覆了筆墨為上的傳統水墨文化特征,以新的形象和生活化的表現方式來涉及了市場文化、大眾情境等現實問題。這不僅創造了一種新的藝術風格,還給中國傳統水墨創作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也給現代水墨畫的創作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在這樣的環境里,具有大眾文化性質的公共圖像還是有很大發展前景的,我們完全可以從本土的文化現象、文化特點出發,創作出適應本土生存的新的藝術形式。
3、公共圖像的再創作。
在創作中借用公共圖像,不僅僅有利于讓人們理解作品,還更有利于讓人們參與到它的再創作中去。許多喜歡借用公共圖像的現代水墨畫家,不僅僅把創作的視線集中在了大眾文化、都市文化以及都市消費文化上,還有意識地強調了對公共圖像的再發現、再加工與再創作,積極地追求與表現對社會現實問題的看法與感悟。因此,現代水墨畫家也越來越重視對現實社會的思想表達,越來越多地把大眾文化作為了關注的對象,也越來越多地把發生在身邊的一些熱點現象作為藝術創作的主旨。比如,當代水墨畫家黃一翰,他是將公共圖像帶入到現代水墨創作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藝術特色是用水墨、色彩或者是借用一些通俗的視覺形象來塑造“卡通世界”。在他的水墨畫中“常常把時下流行的一些藝術明星、時尚青年、卡通人物、西式玩具以及麥當勞叔叔等視覺符號并置在一起。在藝術表現上,他一方面堅持以中國畫的筆墨作畫,一方面大膽吸收了廣告、電腦及卡通的處理手法。”
4、有利于現代水墨的普及。
現代水墨畫家對公共圖像的形式資源加以合理利用,既可以切中現代藝術話題中的文化符號,又有利于人們理解作品,并參與到他的再創作中去。在當今社會,藝術創作已經不僅僅是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里以自己的主觀感覺去埋頭作畫,而是逐漸與社會、與人的生活相互聯系、相互交叉形成新的藝術形式。很顯然,現代水墨畫家對公共的圖像“借用”不是目的,一方面希望借其創作的新型藝術表現手法來表達對現實社會及現實問題的立場以及看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現代水墨藝術對大眾的普及。把現實生活中一些通俗易懂的文化符號、現象等加入到現代水墨創作當中,這樣就與當下的時尚都市文化之間建立起了一種更直接的聯系,也使藝術作品更容易與觀眾進行交流,并形成新的文化語境。因此,這對于以往一向不太涉及社會現實問題而“曲高和寡”的中國水墨畫界具有重大意義。
總之,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一個讀圖時代,公共圖像對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許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它將會成為人類藝術的一部分。在今天這樣一個水墨多元化的時代,我們不能使水墨畫成為一種自我封閉的修身養性的休閑藝術,而應該努力使其成為一種大眾都能接受的“波普”藝術。
(作者單位:河南商丘師院美術學院)
責任編輯: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