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紅
“舞蹈教育是一種美育。所謂美育又稱美的教育,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就是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美學觀念和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動。”從美育的角度來說,舞蹈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有助于學生身體的勻稱和諧發展,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和發揚積極、健康、樂觀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共產主義理想的培養;舞蹈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還可以開發智力、增長知識、陶冶情操,使學生變得更加健康、聰明、自信、活潑、和諧。因此,現在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進各種藝術培訓班,各地的少兒舞蹈班也呈現出應接不暇的火熱場面。舞蹈是美的藝術,它起著美育的功能,尤其對少兒身心和諧健康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培養少兒的思想品質和堅強意志
舞蹈藝術教育是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在潛移默化中去教育和提高人的思想品質,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凈化人類靈魂的。舞蹈藝術教育通過優美的音樂旋律和優美的舞蹈動作的有機結合,塑造出各種豐富多彩的優美的舞蹈形象。少兒通過在舞蹈的學習、訓練以及表演過程中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尤其是一些內容健康向上的少兒舞蹈節目,它們都具有十分豐富并且符合少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思想內涵。
少兒的內心象水晶一樣純潔、晶瑩剔透,但同時也非常脆弱,尤其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對來自外界的挫折與困難承受能力和應對能力都較差。而舞蹈教育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使孩子們的意志在歡樂和藝術的氛圍中得到鍛煉,甚至是考驗。因為舞蹈雖是美的藝術,但同時又是殘酷的藝術,在舞蹈的學習和訓練過程中,有些動作必須經過痛苦和艱辛的訓練才能完成。這就需要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某些舞蹈技巧訓練,還需要少兒膽大心細。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孩子們經常會遇到疼、苦、累的挑戰。那些敢于面對挑戰并堅持下來,一如既往地進行舞蹈學習和訓練的孩子,他們的頑強性、獨立性、果斷性、堅韌性和自制能力都會得到更加有效的鍛煉和培養。舞蹈的學習和訓練不但培養了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使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而且造就了他們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堅強果敢的品質。
二、有利于促進少兒的創造思維和智力開發
心理學家認為:任何活動都離不開注意力。注意是學習的門戶,注意力的范圍、注意力的穩定性、注意力的分配等都屬于培養的目標。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學生注意觀察老師的肢體動作是掌握和學好老師所教動作的必要前提。正確的動作定型是通過老師不斷的言傳身授和學生集中注意力,仔細觀察,不斷體會正確要領和不斷糾正自己錯誤動作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而這一過程恰恰是老師一邊正確示范一邊講解正確的動作要領,不斷引導學生有序觀察、系統觀察的過程。
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接受大量的舞蹈信息,包括動作、隊形變化、音樂旋律節奏變化、歌詞內容、道具的運用等等。學生每掌握一個動作,特別是熟練地完成一套動作,需要有持久的注意力和較強的記憶力。而少兒觀察事物往往缺乏系統性,注意力不夠穩定和持久,容易被新奇事物的刺激所吸引,他們在進行舞蹈動作練習時,常常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錯誤。但是通過長期的舞蹈學習和訓練,孩子們的記憶力和快速反映能力可以不斷地得到鍛煉和提高。因此,通過舞蹈的學習可以很好地培養和提高少兒的觀察力、注意力和記憶力。良好的觀察力、注意力和記憶力是智力發展的重要因素。
舞蹈是動感藝術,在舞蹈表演過程中,少兒除了身體各部位需要協調一致,還需要思維、聽覺和視覺的高度完美統一。舞蹈動作是無聲的語言,學生常常依靠豐富的想象力和心靈的感悟去表現這些動作的內涵。而這些動作又能激發、啟迪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開拓創造性思路。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舞蹈是表現,創造也是表現,兩者都是想象力、心靈體驗的展示。因此,在舞蹈的學習、訓練和表演過程中,少兒的想象力、表現力、創造力和反應能力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和培養。舞蹈教育活動是通過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運用生動、藝術的形象讓學生自己去想象、去創造、去表現的教學活動,它較好地培養了少兒的形象思維,使他們的感知和想象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所以,舞蹈教育對于挖掘少兒的創造能力、開啟少兒的智力,展示他們的才干起著無可爭議的積極作用。
三、有利于提高少兒的身體素質和增強氣質
舞蹈訓練是將身體機能訓練、動作協調性訓練和藝術氣質訓練有機融為一體的訓練,它可以很好地起到活動筋骨、協調四肢、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
舞蹈訓練從某種意義上說與體育運動一樣,能促進學生身體的健康成長。舞蹈是人體動作的藝術,而動作離不開手腳、關節的活動。科學、協調的舞蹈訓練,能提高學生身體各部分的協調性和靈活性,促進兒童的骨骼發育,增強孩子們的消化機能,增進食欲,提高身體素質。如舞蹈素質訓練中的壓腿、劈叉、踢腿以及掰肩、拉腰、踩髖等軟開度訓練對少兒的韌帶、肌肉的延展以及跳躍訓練對少兒的體能的增強和體育訓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學習舞蹈很容易達到體育鍛煉的目的。從這一角度上講,舞蹈可稱作是有韻律美感的體育。由于舞蹈動作比體育更加多變、精細和有趣,不會給學生造成任何生理和心理上的壓力,所以舞蹈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鍛煉比體育來得更為有效,也更受學生們的歡迎。
另外,在舞蹈教育中會發現有些孩子有“駝背”、“摳胸”、“端肩”等不良習慣,要改變這些不良習慣,在舞蹈形體訓練時,就要求學生在站立時要注意形成腳踩大地頭頂藍天,兩頭拉長的感覺。要求學生站立時兩腿伸直夾緊、立腰、立胯、夾臀、收腹、挺胸、直背、肩放松下沉、眼平視、整個身體往頭頂正上方用力拉長等,長期堅持舞蹈形體的站立訓練,學生不僅不會出現“駝背”、“摳胸”、“端肩”等不良習慣,而且即使有過這種不良習慣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這種習慣也會得到有效的糾正。
受過長期舞蹈形體訓練的學生,都有儀表端正、舉止端莊、大方得體的特點。這種優美的外形體態和渾身洋溢著高雅氣質的形體特點,會使少兒對自己充滿自信和樂觀,為他們以后大方得體地待人接物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同時少兒強健的體魄、優美的外形和高雅的氣質可以讓人感受到我們民族的新一代身強體健、挺拔向上、蒸蒸日上的新氣象,有助于培養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發民族自豪感。
四、有利于提高少兒的審美能力和陶冶情操
舞蹈藝術是美的藝術,它具有美育的功能。通過美育可以美化少年兒童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對自然美、藝術美的認識和鑒賞能力,提高對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的辨別能力。舞蹈以它特有的寓教于樂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教育少年兒童熱愛世間一切“真善美”的事物,憎惡一切“假惡丑”的行徑。舞蹈通過人體動作、姿態、表情、內心情感的表現塑造出豐富多彩、形形色色的藝術形象,它為孩子們提供和構筑了富于童心的審美欣賞與審美創造空間。通過舞蹈的具體形象來認識繽紛的世界,認識真、善、美,辨別假、惡、丑,從而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真善美”是美的最高境界,追求真善美是人類理想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所有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舞蹈藝術是體現“真善美”的藝術。舞蹈藝術將三者有機統一起來,摒棄矯揉造作的模仿,解脫狹隘的審美觀的束縛,倡導用自然和諧的舞蹈來開展舞蹈教育。舞蹈教育以提升人的素質為目的,因此,我們對少兒進行舞蹈教育不是為了把他們教成小藝人,而是要把他們培養成晶瑩剔透、心靈純凈的小天使,讓少年兒童經過舞蹈的學習和訓練后身強體健,增長知識,發展想象,開拓創新,美化心靈,陶冶情操。
五、有利于培養少兒的集體觀念和團結互助
舞蹈教育是集教學、訓練、排練、演出為一體的教育活動。在獨生子女已占絕大多數的當今社會,由于種種原因,有些孩子任性、嬌氣、霸道,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而少兒舞蹈,多是集體群舞,需要團結協作、互相配合,這種集體舞的表現形式正是培養少兒團隊精神的一種非常好的形式,因為舞蹈在教學、訓練、排練以及表演等方面有嚴格的統一性、規范性、強制性。這種統一性、規范性、強制性有助于培養少兒嚴格的紀律觀念,有助于培養少兒的團結意識、互助協作意識、集體意識以及團隊精神。例如,學生舞蹈訓練、排練、表演時往往是以群體形式進行的,整齊的動作和隊形,常常是衡量整體美感的標準之一。如果有一個學生態度不認真、動作不協調,就會影響到整體的美感。所以,有的學生動作不到位,為了不拖整個集體的后腿,他(她)就會很自覺地在休息時間刻苦練習,這無形中就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老師也可以借此機會鼓勵動作規范的學生幫助落后的學生一起練習,培養他們互助友愛的精神。因此,通過少兒舞蹈的這種教育形式,對少兒進行團隊精神的培養,是非常有益的。舞蹈教學中這些要求學生養成自覺遵守紀律、主動關心幫助他人等良好習慣,無疑會對學生的個性和諧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
總之,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對少兒的身心和諧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少年兒童在接受舞蹈教育中,不僅得到了健美挺拔的身體外形,而且內在的精神氣質也得到了升華。通過舞蹈教育,不僅使少兒身強體健、增長知識、陶冶情操,變得更加聰明、活潑、和諧,而且還讓他們具備獨特的審美能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舞蹈教育以寓教于樂的形式,培養和鍛煉了少年兒童堅韌不拔的品質和良好的協作精神,培養了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作者單位:長沙市少年宮)
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