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莉芳 余三定
湖南不僅山川秀麗,而且文化傳統悠久。湖南地方戲劇以其奇異的風姿,高聳于中華藝林。湘劇、祁劇、辰河戲、衡陽湘劇、武陵戲、荊河戲、巴陵戲等19個湖南地方戲劇劇種,如同19朵藝術奇葩,綻開在祖國的劇壇。民間戲劇以陣容最龐大的平民百姓為基本觀眾和服務對象,屬于大眾藝術的范疇,是基層群眾文化需求的主體形式。大力發展農村民間戲劇,不僅可滿足農民朋友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對構建和諧農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發展民間戲劇,可以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經濟發展是根本,文化建設是關鍵。近年來,黨的一系列發展政策使農村呈現出勃勃生機,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農村居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迫切,需要“有特色、有看頭、對口味”的文化產品。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繁榮本土戲劇創作,不斷為廣大農民朋友創作出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產品,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民間戲劇短小精悍,語言通俗易懂,還很富于地方特色,表演生動活潑。由于村民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這種喜聞樂見的方式既有利于他們接受,而且也有利于模仿。民間戲劇將教育功能與娛樂功能交織于一起,用農民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他們身邊的故事,運用這種藝術表現形式,讓農民在欣賞節目的同時得到啟迪,受到教育。另外,在農村沒有很好的大型表演基礎設備,如沒有專門的舞臺或者專業的燈光設備等,而民間戲劇表演場所具有靈活性,在田間地頭、農村場院、集市、廣場,甚至在家門口均可表演,就可以彌補農村設施不完備的這一缺陷。在農事閑暇時間,民間戲劇愛好者可以聚集一起,自娛自樂,陶冶情操。
二、民間戲劇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形成和諧安定的社會氛圍。
當前農村離建設新農村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由于發展的滯后,農村不僅在基礎設施和經濟發展上滯后于城鎮,在思想上、文化上、政治上和道德領域也被遠遠地拋在后面。村民們的忠厚和易滿足的本性往往使他們成為歪理邪說、個別掌權者愚弄、欺騙的對象;一些愚昧落后的觀念依舊在農村扎根和繁衍;由于大家過慣了單獨生產、自勞自得的生活,集體觀念、人文道德、主人翁意識和榮譽感逐漸淡化。民間戲劇在豐富農民娛樂文化生活的同時,還能很好地寓教于樂。此外,有些農村交通閉塞,地處偏僻,各種通信、信息傳播設施不是很完備,再加之有些農民文化層次較低,見識淺薄,不能很好地與外界溝通,領悟黨的一些方針、政策以及社會的一些新風尚。而戲劇通過群眾樂于接受的形式,可以宣傳時代特征,宣傳黨在各個時期的方針政策,這樣就可以培養農民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引導農民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抵制賭博、封建迷信、“法輪功”等社會丑惡現象,創造和諧安定的社會氛圍。
三、民間藝術活動的開展,可以增強農村社會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必須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 全面推進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協調發展。其中“鄉風文明”是文化建設的范疇, 其核心是指農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崇尚教育、社會風氣健康向上,教育、文化等事業發展,逐步適應農民需求, 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民間戲劇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的基礎作用,決定了它必然是構建和諧農村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盡管農民從電視、廣播中多少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開闊了視野,但畢竟是“耳聽為虛”,而民間戲劇能適應或調動近距離觀眾欣賞或參與,與觀眾展開面對面交流,達到情緒和心靈的共鳴。農村民間戲劇作為最基層的文化表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極大的魅力,表現出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那么,構建農村和諧社會,民間戲劇如何發揮作用?
一、戲劇創作者要創作出更多百姓喜聞樂見,具有地方特色和創新意識的優秀戲劇。
從農村的實際出發,積累創作資源,汲取藝術靈感,結合縣情、鄉情、村情、民情,編演適合農民口味的民間戲劇節目。以湖南農村的視角來提煉、積累生活素材,在此基礎上挖掘、研究、整理,加以藝術創新,真情告白,追求真誠、樸實,創作出更多反映時代精神、體現湖南新農村特色、富有濃郁湖湘地方特色的優秀戲劇作品。當然,戲劇也需要隨時代而發展,特別是地方戲劇,只有創作出更多更好的現實題材劇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才能贏得當代觀眾。如創作、編排以婚育新風為題材的歌舞、小品、曲藝、地方戲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扶持一批民間文藝演出隊,定期下鄉巡回演出,開展生動活潑的計劃生育文藝宣傳,使廣大群眾在看節目中受到熏陶、教育、啟發。同時也需要更新的思想觀念、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來刻畫和表現今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的農村以及以農村為主體的社會現實。讓人們身臨其境,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間戲劇藝術魅力,讓更多的基層群眾認識、喜愛民間戲劇。這樣既增加農村文化內涵,又使農村民間曲藝資源得以保護、繼承和發展。
二、要注意發現、培養民間戲劇人才,傳承發展農村民間戲劇。
抓好民間戲劇藝術人才的培養,是農村民間曲藝傳承與發展的關鍵所在。地方政府可以把這些地方戲劇藝術引入當地學校,讓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本地的民間文化,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自豪感。培養民間戲劇的觀眾,最好能在小學教材中有對湖南民間戲劇基本知識的介紹,在全省廣大農村青少年中開展繼承和弘揚湖湘傳統文化的普及教育。還可開辦一些戲劇培訓班,培養孩子對戲劇的欣賞、創作、表演興趣,同時還可請當地的戲劇專家為學生舉辦講座、開設課程等。也可舉辦像湘劇之類的文藝演出和競賽,營造良好的氛圍。此外還要培養專業的戲劇藝術編、導、表演人才,尤其是編劇和表演人才,為戲劇發展培養后備人才,使傳統的民間曲藝在新時代的農村發揚光大。
三、加大投入,建設農村民間曲藝隊伍。
湖南地方戲劇近年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是卻長期處于低迷狀態,經費嚴重不足,這些因素都制約了地方戲劇的創新,使得地方戲劇的思路、藝術形式仍固定在老舊模式上。地方政府應該在地方戲劇的探索和創新方面予以扶持,加大投入,一方面,政府對戲劇藝術的資助形式必須有大的變化,要探索與尋找符合市場機制的資助方式。另外,地方政府應挖掘和整理地方戲劇文化資源,可以加強對戲劇文化的包裝宣傳和推廣,組織開展一系列以弘揚戲劇文化為主題的紀念活動,逐步使之成為各地群眾的文藝盛會,打造地方戲劇文化的品牌。文化部門要從組建、鞏固、扶持農村民間戲劇團隊等入手,經常下基層輔導、培訓,提高戲劇骨干的創作和表演水平,并為其提供更多的演出機會,爭取更多的群眾參與。
四、結合新興的傳播媒介和技術,以適應觀眾的觀賞習慣。
電視、網絡文化的興起,沖擊著社會各個領域,其中也包括了許多農村?,F在大部分農村家庭都有電視,有的家中甚至買上了電腦,裝上了網線。尤其對于許多年輕人,他們可能更愿意接受這些新文化形式。從另一個層面上看,電視、網絡不僅僅是一種新興的文化,還是人們借以傳達藝術、娛樂與知識的傳播載體。它可以成為非常有效的傳播戲劇文化的工具,讓人們有更多機會欣賞戲劇表演,從而成為培養戲劇觀眾的有效途徑,因此,像湘劇等地方戲劇可以與電視臺等傳播媒介結合,以電視節目、網絡視頻的方式傳播,以適應新的文化娛樂方式下觀眾的觀賞習慣。
(作者單位:湖南理工學院)
責任編輯: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