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輝
摘要:本文采用質的研究方法,通過對貧困大學生的個案訪談,分析其社會支持網絡的特征發現:政府、社會、學校正式性的社會支持主要對貧困大學生以經濟上的支持,但支持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案主的壓力。父母家庭這種非正式性支持也主要在經濟方面給案主以支持,社會情感性支持較弱。而給于貧困大學生情感性支持的主要是同鄉、老同學老朋友、現在的同學尤其是舍友。社會支持網絡存在著經濟支持力度不夠、忽視情感性支持社會支持的負面影響,不同網絡缺乏有機聯系。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網絡
中圖分類號:C913.5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1—0077—02
貧困大學生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在校期間無力繳納學費,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標準,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的大學生。這些年,由于高校擴招等一些原因,貧困大學生的人數和比例迅速增長,據官方統計:截至2004年,全國1552所普通高校中,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74萬人,經濟困難學生約占在校生總數的20%,人數在240萬左右,其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人數約占在校生總數的5%~10%。大量實證研究表明, 我國貧困大學生不僅體質相對較差,心理健康水平也明顯處于劣勢地位。社會支持作為調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機制,對于貧困大學生獲得來自學校、社會、家庭、同學、朋友等方面的幫助,保持心理健康, 順利完成學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但是對于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網絡還存在著各種問題,這嚴重制約了貧困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本文就采用質的研究方法,采用極端或偏差型個案抽樣方法,通過對生活中遇到諸多問題、社會支持網絡偏低的貧困大學生的訪談,探尋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網絡的缺陷,為改善貧困大學生的社會支持網絡提供依據。
一、相關理論
社會支持指滿足個人需要的資源或具有資源提供功能的社會關系。社會支持網絡就是這種各種關系構成的復雜網絡。國內外學者一般從“來源”與“功能”兩個角度對社會支持進行分類:從來源分類,一是將社會支持分成正式支持關系和非正式支持關系,一是將社會支持關系分為強關系和弱關系。由政府、學校、企業、社區和非盈利組織等團體提供的支持稱為正式支持,基于血緣、親緣、業緣、地緣和私人關系提供的社會支持稱為非正式支持關系;互動次數多、感情深、關系親密和互惠交換多的為強關系, 反之為弱關系。從功能分類,社會支持可分為工具性支持和社會情感性支持。工具性支持主要指經濟支持、實物提供、工作分擔和信息幫助等;社會情感性支持包括情感上的支持和人際交往中的支持,表現為友情、同情、理解、尊重等精神性因素的提供。
社會支持對貧困生的身心健康有著深刻的影響。利用狀態—特質焦慮量表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張蘭君的調查發現,安慰關心、經濟支持、傾訴方式、朋友支持、參加活動五方面社會支持水平的高低,對貧困大學生的焦慮程度有顯著影響。其他如生活、疾病、學習和信息支持,對于改善貧困大學生的體質,促進其發展,也有重要的作用。張長偉通過質性研究,發現國家政府、社會、企業、家庭學校、朋友同學構成了貧困大學生的社會支持網絡。研究還發現社會支持網絡在解決貧困生的經濟和情感問題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還存在支持力度不足、忽視負功能、網絡之間缺乏聯系等問題。在已有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來源的研究中,陶艷蘭發現:學校、親戚或兄弟姐妹主要提供工具性支持,老同學和老朋友、網友、戀人主要提供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父母、大學里的好朋友則是多面向的支持來源,輔導員或老師,特別是心理咨詢人員提供精神性支持,但作用較小。
二、研究
(一)選取個案——抽樣
本文采取偏差型個案抽樣。我們將抽取遇到諸多困難,社會支持網絡水平偏低的貧困女大學生進行研究。雖然這種抽樣方法所抽取的案例不具有一般貧困大學生的代表性,但是就我們研究目的—探究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網絡結構缺陷而言,這種極端抽樣更能夠說明問題。少數民族貧困大學生由于語言文化等因素,在學習生活、語言溝通、社會交往上更容易出現問題。研究發現,女大學生與男性貧困大學生相比社會支持更低。所以,我們選取少數民族貧困女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二)質的研究——訪談(資料整理)
我們選取的個案是一位來自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貧困女大學生。該案主一家五口人,家中年邁的爺爺早已因冠心病臥病在床,常年用藥。父母年紀已逾五旬,家中的哥哥早已結婚分家,家中只靠父母種田維持家計,家庭月收入不足500元,哥哥已有新的家庭且并不富裕,對家也沒有什么經濟支持。
我們發現,政府為貧困大學生提供了“助學貸款”這一有效的解決學費的問題。助學貸款一定程度擔當了家庭的經濟支持的功能,但是我們還發現這也一定程度引起了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的貧困大學生的還款緊張和壓力。該案主告訴我們,他現在很怕畢業后找不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有些害怕不能把父母帶出貧困,甚至還不起助學貸款。還有一種經濟支持,就是國家和社會組織給與的一些助學金,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活費用的問題,但是一般的助學金都會限制一條“成績優異”,這也就把有一門考試不及格的貧困大學生拒之門外了,來自西部少數民族的貧困大學生,由于語言文化障礙,往往是努力認真學習之后還是有不及格現象。而助學金也會給貧困大學生帶來一定壓力,就如社會報道的那樣,有些自主人士要求受資助的貧困大學生不能夠有電腦一樣,貧困大學生在消費方面顯現出一些壓力。
據以往研究發現家庭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對案主的支持主要以經濟上的工具性支持為主,社會情感的支持較弱。特別是本文的案主,訪談發現,由于文化上父母一定的權威等級和父母年齡偏大的原因,案主與父母的交流較少,代溝嚴重,社會情感性支持較弱。而由于和哥哥年齡上相差也較大,也不存在什么社會情感性支持。而嫂子確實給了案主一定的感情方面的交流。
學校對貧困大學生的支持也主要是正式性的。輔導員、教師、心理輔導室、學生會、班委是主要為貧困大學生提供支持的主要對象。但訪談我們可以得出,這些對貧困大學生的支持很少:由于案主少數民族的文化語言背景,案主在與同學正常交流上、學習上、社會交往上乃至心理上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問題。但是本來以為大學生提供服務支持的輔導員、教師、心理輔導機構、學生會班委都沒有起到自己標榜的那種作用。輔導員大多以學生的管理者、貧困助學金的中介出現。而在這“教師與學生分居”海峽兩岸的漳州校區,學生也沒有太多的機會向教師求助。而心理咨詢中心,大多數同學也都持這種看法,一般不去那里求助。案主還同時反應漳州校區內,勤工助學的機會太少,貧困大學生其實很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助。
至于社會情感性支持,我們發現了三個群體,老朋友與老同學,現在的朋友同學尤其是舍友,老鄉。案主反應心里有什么事情,遇到什么煩惱會向自己原來的老同學訴說,而與現在的同學關系中,與自己宿舍的同學相交甚密,自己有什么困難會向他們求助,而與其他同學關系一般。“老鄉”即指的是同鄉的人,他們來自同一地方,生活飲食方面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對于案主來說,老鄉范圍一定程度擴大了,即同民族的人,由于他們文化背景相似,有一定的相親性,他們能給與同鄉以學習、情感上很多幫助。
在對貧困大學生的訪談中,我們發現,政府社會學校正式的社會支持主要對案主以經濟上的支持,但支持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案主的壓力。父母家庭這種非正式性支持也主要在經濟方面給案主以支持,社會情感性支持較弱。而給與案主情感性支持的主要是同民族的同學、老同學老朋友、現在的同學尤其是舍友。
三、問題與對策
貧困大學生問題是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高校體制改革而出現的一個重大社會問題。它的解決應該依靠政府、社會、學校和學生及其家庭等網絡的共同努力。但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現有的社會支持網絡還存在諸多不足,直接影響了貧困生問題的解決。
首先,經濟支持的力度不足。在經濟支持方面正式社會支持網絡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但是,對于貧困生的迫切需求,目前的社會支持網絡體系仍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助學貸款金額有限,各種獎、助學金較少,發放面較小;高校中勤工助學崗位少、金額有限。
其次,忽視情感支持。無論是政府、學校,還是家庭、親戚,都把支持的重點放在經濟支持上,注重解決貧困生的經濟貧困問題。在貧困大學生的情感支持上,只有老鄉、老同學以及現在的同學朋友給他們幫助。學校、社會、家庭支持不夠。
第三,忽視社會支持的負功能。一方面,社會支持對于解決貧困大學生實際生活學習問題、緩解個體心理壓力有一定作用。但是,社會支持也會有逆向緩沖作用,當個體處于壓力狀態下時,來自他人的社會支持反而使得個體對壓力的體驗更加強烈,應付壓力的辦法更少。助學貸款以及助學金也相應的給貧困大學生帶來一定問題。作為即將成年的大學生,自強、自立、自主的人生觀已經開始樹立,而貧困大學生受助后,始終生活在期望和壓力之中,產生“自卑”、“抑郁”等心理問題。
第四,不同網絡之間缺乏有機聯系。不同網絡各自在經濟支持、情感支持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但從目前的現狀看,它們缺乏有機聯系,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和網絡,這直接影響支持的效果。
要增強大學生社會支持網絡,首先要加大國家社會對貧困生資助的力度,主要還是多開展勤工儉學的機會,實現貧困大學生的自助。其次,機構專業化、人員專業化,加大對貧困大學生心里的教育。最后是加強現在大學生各種社會網絡的連結,家庭與學校、同學與同鄉各種網絡實現很好的連接,為貧困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網絡支持力量。
參考文獻:
[1]張長偉.高校貧困生的社會支持網絡:現狀與對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4).
[2]張蘭君,貧困大學生焦慮水平與社會支持研究[J].中國心理學雜志,2000,(3).
[3]陶艷蘭,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對蘇州市142名貧困大學生的調查[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6,(2).
[4]肖群鷹,劉慧群.貧困大學生社會支持網絡調查分析[J].高教探索,2007,(5).
(責任編輯/石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