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 亮
[摘要]現代工業背景下,高職教育能否辦出特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參與辦學的程度。校企聯合辦學不僅有利于解決校企之間的人才供需矛盾,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的目標、質量規格,而且對改善高職院校辦學條件,形成高職辦學特色等有著重要作用。實現校企聯合辦學需要建立通暢的合作渠道,建構“共享、雙贏”的機制與模式。
[關鍵詞]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聯合辦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820166-01
我國高職高專教育的改革起步較晚,現處于初級階段,改革不系統、不深入。當前我國就業和經濟發展面臨兩大變化:一是勞動力就業需要具有專項技能,二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需要更多的藍領高級工。
從目前情況來看,高職高專的發展處在探索和完善階段,培養模式特色不鮮明,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體系尚未形成。高職教育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在人才培養目標上較為模糊、籠統,更多地重復著本科院校的辦學模式,沒有充分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本文就是依據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并結合工作實踐,探討高職高專計算機人才的校企聯合辦學培養模式。
一、高職高專計算機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素質與專業知識的構建)
1.人文素養。當前很多高職高專院校都開設三年制,包括兩年的學校學習,半年到一年的實習或頂崗實習,因此在兩年的學習時間里,學校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個人動手能力和團體協作能力,以便適應社會崗位的需求。對于學院開設的公共課程如《思想道德修養》、《現代禮儀》、《法律基礎》等課程應該以班會的形式開展,以便為專業課程提供更加寬裕的時間,切實的從實際行動中去培養學生的個人內在修養和培養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和愛國主義。
2.基礎理論知識。這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學會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為學好專業課打好基礎,這方面的知識包括:計算機基礎、計算機英語、計算機編程基礎、計算機圖形設計軟件等。因此,針對高職高專相對教育時間較短,我們必須對計算機理論知識進行篩選,對計算機專業中必需的知識重點講授,并確保學生理解和應用。
3.專業理論知識。這方面的知識是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重點。計算機專業中不同的方向,應該開設針對性強的課程(如軟件教學時選擇目前流行的軟件和編程語言)進行合理安排課程的開展,摒棄陳舊的理論知識和過時的軟件。專業知識系統的構建應該注重解決某個實際的工作問題來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不要讓學生什么都學,到頭來什么都學不精。畢竟,技能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點,是檢驗高職教育質量和成果的中心環節,也是區別于傳統本科教育的重要內容。
4.創新能力。學生通過從課堂理論到技能實習,并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個過程的反復運用,使學生的理論思維升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使學生具有多種知識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敏感性,引導學生能經常關注新的方法、技術的發展,以期達到提高創新能力、拓展技能的目的。
5.獲取職業資格。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培養面向企事業單位第一線的具有較強實踐操作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而計算機從業資格和計算機技術資格等職業資格證書是檢驗知識和技能的基本標準,與崗位或崗位群職業能力要求相適應。根據崗位或崗位群的能力要求,選擇與之相適應的資格證書,能促使我們的培養方案符合企業人才的需要,使學生畢業就能上崗,縮短適應期,大大降低企業的培訓成本。
二、校企聯合辦學的必要性
(一)校企需要“雙贏”的合作基礎
目前許多企業面臨市場競爭的壓力,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已成為企業的首要問題。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學校利用企業的生產環境有一定困難,為企業提供廠房等條件吸引企業參與到學院的辦學中來。因此,要分析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企業生產的新特點,結合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將學校智力資源與企業生產要素緊密結合起來,為企業提供職工培訓、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服務,真正成為企業的人才培訓基地、科技成果的輻射源,乃至成為企業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的依靠力量,進而實現校企“雙贏”。
(二)校企聯合辦學是發展高職教育的戰略選擇
1.通過校企合作解決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人才供需矛盾,我國目前的教育結構與經濟結構的發展很不協調,一方面企業人才匱乏,另一方面畢業生找不到適合的崗位,教育與經濟在運行方式上存在著巨大差異。如果企業有目的、有計劃地投資教育,成為發展教育的后盾,那么企業的人才需求便成為教育培養的方向,企業的技術需求便成為教育開發的內容。
2.通過校企合作準確定位高職教育目標,高職教育中存在信息不暢、教學內容滯后、專業布局不合理、人才定位不準確等問題,這都與校企之間缺乏緊密的聯系和溝通有著直接關系。
3.通過校企合作拓寬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途徑,勞動市場的需求主要是企業需求,企業是勞動力市場的最大購買方,積極謀求與企業合作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把學生的學習指導與就業指導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對實現職業教育目標、為學生就業開辟新途徑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4.通過校企合作形成高職辦學的特色。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個新類型,其“類”的特色不明顯,培養出的學生動手能力不及中職畢業生,理論基礎又不及普通高校畢業生,競爭力相對較弱。實行開放辦學,走校企聯合之路,積極營造企業與學校相結合的親和力,使學校與企業在信息、技術、設備和人才諸方面進行全方位合作與交流,將十分有利于形成高職獨特的辦學特色。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來談談當前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校企合作辦學的模式。
三、高職高專計算機專業校企聯合辦學模式
目前比較成功的校企聯合辦學模式有訂單式聯合辦學模式,但是本文作者認為,訂單式聯合辦學模式只能提供較少的工作崗位,而充分的利用各種合作關系來聯合辦學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并達到校企“雙贏”才是最重要的。
(一)師資隊伍的建設
培養人才的關鍵是師資隊伍,要真正保證高職教育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主體是教師。為滿足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對教師的要求就是既有專業理論水平也具有專業實踐能力,既能從事理論教學也能從事實踐教學,具備“雙師”素質。另一方面,還應從企事業單位聘請在一線的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訓練,提高技能水平。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也有利于本校教師進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同時也方便企業對新老員工再培訓提供良好的環節和條件,逐步提高校企合作質量。
(二)實習模式
對于計算機專業來說,校企聯合辦學基本不受季節的影響,因此課程的安排還是相對容易與企業的要求匹配,當一個專業課程結束后,學生應該到指定的校企辦學點進行生產實際的運用,接觸社會的實際運作,學生分配到企業各個崗位的一線員工手上,接受任務并在企業的安排下協作完成任務,而學院的教師則成了另一個重要的角色,他應該能指導學生解決在完成此任務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盡可能不影響企業工作的進程。能否按時按質完成企業分配的任務,這個是大多數企業接受學生實習所顧忌的一個問題,因此學校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當學生的此次實訓完成后,安排好學生做好實訓報告,這樣就結束了一門專業課程的學習。
目前,廣西某所與企業聯合辦學的職業技術學院,就以承擔企業的部分網頁設計和動漫設計來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訓,接觸企業的生產環節。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學習到真正的本領,還可以得到一定的報酬,提高了學生的信心和就業的能力。
(三)實驗室配置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能型人才除具備相當的理論知識與特定崗位的操作能力外,還應當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計算機的操作性最強,對學生動手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較高,因此需要給學生完成理論教學后一個模擬操作環境,以加大學生對計算機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計算機模擬實驗室成為計算機類人才培養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實驗室的配備,可以以學院提供場地企業投資的方式來建設,互惠互利。這樣也解決了學院接受企業交給的任務后沒有相應設備進行任務開展的問題。
綜上所述,我認為,加大加快加強校企聯合辦學是對校企雙方都有促進作用的,并且在提高學校辦學質量上有著重大的作用,因此校企聯合辦學模式應該值得我們深入的探討和實踐。
參考文獻:
[1]瞿振元,走向新世紀的大學生就業[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0,(11).
[2]李宗堯,邁向21世紀的中國高等職業教育[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405.
[3]俞克新,高等職業教育的理論探索與教改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48.
[4]姚自平,訂單式教育校企聯合辦學的新舉措,http://www.tech.net.cn
/y-jyjs/cxhz/5390.shtml.
作者簡介:
侯亮(1979-),男,助教,在讀工程碩士,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技術中心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多媒體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