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輝
通過增加一定的“技術”含量,可以突破作文寫作的“瓶頸”,換而言之,就是借助一些可操作的手法,能夠寫出一篇優秀作文。特級教師王大績說:“作文的章法、語言,甚至寫作材料,其實都應是在考前準備好的。”筆者在多年教學過程中,也逐漸摸索出了一些具有實戰意義且屬于技術操作層面的方法,現將其連綴成文,希望對廣大學生有所裨益。
一、制訂一份計劃
作文訓練不能自亂陣腳,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平時不做訓練,寄希望于考場上碰運氣。我們應該合理地制訂一份計劃,用計劃來規范自己的寫作行為,從而使作文訓練科學、合理、高效。
1.瞄準50分“底線”。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拿到平均分(45-47分之間),應該把眼光放高一些,以50分為得分“底線”,力求拿到55分。這樣,作文分數提高了,就給語文這門科目得高分打下了堅實基礎。
2.每周進行一次寫作訓練。要達到作文強化訓練的目的,兩周進行一次寫作訓練的“量”是遠遠不夠的。依筆者來看,每周至少要安排一次寫作訓練,而且要在課堂上限時完成,不得拿回家寫。
3.堅持每天寫一小段文字。比如:隨身帶個小筆記本,隨時隨地記下自己的靈感,當作以后寫作的素材;面對整張白紙,隨便涂鴉,這便于養成迅速進入寫作狀態的好習慣。總之,練得越多,寫作水平提升得就越快。
4.每天閱讀一篇名家時文。讀得多了,從這里學一點,從那里學一點,漸漸地,我們就會形成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文體、自己的思路,使自己的寫作欲望處于“激活狀態”,時刻擁有寫作的“興奮點”。
二、做到兩個確定
在寫作訓練時,不要貪多求全,學生應抓住基本的三種文體(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進行訓練,更應該選定其中的一種反復練習,以達到運用自如的境地。具體說來,要做到“兩個確定”,即確定文體,確定模式。
1.確定文體。考場作文將文體的選擇權交還給了學生,這是強調學生要有基本的文體意識,能夠寫出文體特征鮮明的文章來,同時也暗示那種“四不像”的文章是不可能取得高分的。
《考試大綱》要求“能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及其他常見體裁的文章”,這就給了學生較大的選擇文體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從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等文體中選定一種,也可以從其他常見體裁(如書信、日記、新聞、通知、啟事、判決書、廣告詞、會議記錄、調查報告等常用的應用文體及詩歌、散文、童話、寓言、小小說、科幻故事等)中選定一種,每次作文訓練都運用自己擅長的文體來寫作。這樣的訓練目的明確,針對性強,避免了盲目性,減少了無用功,成效也會立竿見影。
2.確定模式。考場作文不同于作家的文學創作,可以不受約束地任意發揮,天馬行空;它實際上是一種工匠式的“制作”,要受到字數、文體、內容、時間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平時寫作訓練有必要確定下來自己擅長的作文模式,遵照模式反復強化訓練,以便能在考場上駕輕就熟,運用自如。
下面介紹幾種容易掌握、便于操作的寫作模式:
(1)排比假設模式。文章不直接議論抒情,而采取轉化為依托事物的形式,用假設的句式,根據依托事物來議論抒情。每一依托事物自成一段,全文由三到五個段落組成,這些段落之間是并列排比關系。文章的最后概括總結,升華主題。
(2)由物及人模式。寫作時把文章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先寫一物(植物或者動物),寫出它的特點、品性,并從中揭示出某種規律或抽象出某種道理;第二部分再舉歷史、現實或人生中的事例來印證這種規律或道理,最后再加以概括總結。實際上就是借事物談道理。兩部分的關系,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才是目的。一般而言,第一部分的篇幅不宜過長。
(3)五段成篇模式。這是議論文的一種常見寫法。第一自然段用一則小故事(或文題材料)導入;第二自然段針對這個故事(或材料)精要議論一下,議論時要點出主旨(即文章的中心論點);第三自然段結合事例從反面證明;第四自然段結合事例從正面證明;最后一自然段總結全文。
(4)一線串珠模式。在每一自然段的段首都使用同一句話,用這句話串起整篇文章。這種寫法由于非常清晰地使用了同一句話,使讀者感覺文章雖由多個自然段組成,但卻渾然一體。需要注意的兩點:一是每一自然段都要緊緊圍繞主旨,使得全文不但在形式上,而且在內容上也緊密聯系在一起;二是一般適用于散文寫作。
(5)故事組裝模式。通過敘述一兩個故事,組裝成一篇文章。當然,這一兩個故事必須始終服務于文章的主題,而且敘述時要有必要的連接。除了敘述故事之外,還要有精當的議論以闡發故事的主旨。
(6)導入生發模式。在文章的開頭用一個現實中的小場景或小故事導入,然后在這個導入的基礎上生發開來。導入部分與后邊生發的內容,其主旨是完全一致的。這種寫法避免了平鋪直敘,使文章生動形象又富于曲折變化。需要注意的是,導入的部分要慎重選擇,其場景或故事要讓人喜歡,而且要寫得短小精悍。
三、打造三處亮點
一篇文章的亮點固然越多越好,但由于考場作文受到特定寫作條件(考場)的制約,要求通篇皆“亮”恐怕不切實際,因此有三處亮點,即標題、開頭和結尾,是絕不能忽視的。
1.亮化標題。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和旗幟,它體現著文章的靈魂。擬一個與文章內容相得益彰的標題,恰如畫龍點睛。
亮化標題應當遵循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切”——標題與文章內容要相符,含義要清楚,不能含糊不清,模棱兩可;二是“精”——標題要言簡意賅,高度概括,文字不拖泥帶水,累贅拖沓;三是“巧”——標題與文章立意、構思要密切相關,相輔相成,要合理而出奇,激發讀者的想象。總之,標題應盡量做到準確、簡明、顯豁、形象,力求新穎別致。
下面介紹幾種有效的亮化標題的技巧:(1)妙用修辭。運用比喻使文章標題形象,具體。(2)逆向思維。從正反兩方面去思考,摒棄思維定式,對已成定論的事理反過來想一想,然后構思標題。(3)巧設懸念。在標題中設置懸念,把文章一波三折的情節含蓄地展現出來,能緊緊抓住讀者的心,同時,一個富有懸念的題目,也會讓你有話可說。(4)引用嫁接。有些古代詩詞、成語、現代流行歌詞、廣告詞等都富含情趣,借用它們做文章的題目,既顯得活潑風趣,又容易把讀者帶入文章所創設的情境中。(5)點化翻新。將現成的名言警句、成語、俗語、廣告等改動一兩個字后賦予其全新的內容,或者反其意用之,這樣的標題能推陳出新,引人注目。
2.亮化開頭。開頭如果能像鳳冠明珠一般亮麗奪目,就會為文章增色不少,所以文章的開頭必須亮化。
亮化開頭,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技法:(1)排比入題,先聲奪人。(2)整散交錯,靈巧入題。(3)引文入題,典雅厚重。(4)警句突現,啟迪入題。(5)細膩描繪,形象入題。(6)詩詞開篇,凸顯底蘊。
3.亮化結尾。精彩的結尾,能給文章增光添彩,從而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
亮化結尾,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技法:(1)要言點睛,卒章顯志。用凝練簡潔的語句歸納總結文章內容,揭示中心,點明文章主旨,起到卒章顯志的作用。(2)巧妙引用,余音繞梁。引用名言、俗語、警句、歌詞、詩文來結尾,收束有力,余音繞梁,使文章活潑而有文采。(3)抒發情感,拓寬意境。結尾抒情,表達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觀點、態度,引起讀者的共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4)比喻排比,照應文題。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方法結尾,既形象生動,語勢強烈,又文采飛揚,賞心悅目。
四、強化四項指標
除了上面所說的這些“技術”外,還有四項不能忽視的指標,即字數符合要求,卷面要美觀,少寫錯別字,表達無硬傷。從實際閱卷情況來看,這四項指標造成的失分現象并不在少數,由于這四項屬于老生常談的內容,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只要學生能在平時寫作中,加強這四個方面的訓練,定能寫出優秀的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