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肇祥
1938年,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NKVD)將潛伏在中國哈爾濱的“紅色間諜”格奧爾基·科先科大尉召回處決。這一決定是蘇聯情報戰線上的巨大損失,因為科先科在反對日本軍國主義及保衛斯大林的特殊戰線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他的死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個奇特的“哈爾濱人”的頭銜。
“黃俄羅斯”計劃的產物
所謂“哈爾濱人”的稱呼出自NKVD委員葉若夫在1937年9月20日簽署的《第00593號命令》,它是這樣定義的:“哈爾濱人系所有中東鐵路的前雇員和從滿洲(中國東北)回到蘇聯的人,包括前逃亡白俄、猶太人和波蘭人。”
《第00593號命令》中出現的“中東鐵路”即“中國東清鐵路”的簡稱,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后,清政府尋求沙皇俄國的保護,兩國達成秘密對抗日本的協定。清政府將中東鐵路的建筑權和80年經營權,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起滿洲里南至大連的鐵路沿線治外法權一并轉讓給俄國。隨著鐵路的延伸,沙俄將滿洲變成“黃俄羅斯”的計劃也在穩步推進,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驅使俄羅斯人、猶太人和波蘭人(當時為沙皇臣民)到哈爾濱等城市定居。十月革命前夕,中東鐵路沿線的俄國人口已高達20萬(不包括駐軍)。
1917年十月革命后,烏拉爾以東的俄國資本家、富農、白衛軍官、官僚政客以及畏懼蘇維埃政權的平民經西伯利亞逃入哈爾濱。為安置他們,中東鐵路管理局分別于1920年和1921年建立“納哈羅夫卡”和“沃斯特羅烏莫夫”兩個俄僑區。由于沙俄政權被推翻,中國北洋政府尚未承認蘇俄,俄國人在當地的處境并不好。
他間接拯救斯大林
蘇聯1922年重新統一遠東地區后,日本情報機關積極籠絡哈爾濱的白俄,一部分經過訓練后被派回蘇聯進行破壞活動,另有一批人被日軍留用。1931年,日本關東軍占領沈陽和長春,但對是否進軍離蘇聯邊境咫尺之遙的哈爾濱卻投鼠忌器。這時候,曾擔任張作霖顧問的意大利人韋斯帕幫了日本人的大忙。
這個自稱“愛哈爾濱勝過愛自己故鄉”的意大利人在哈爾濱開辦了一家“隨興俱樂部”,利用大批白俄妓女招攬生意、搜集情報。這里確實是搜集情報的“圣地”,無論失意的白俄復辟狂,還是蘇聯外交官和鐵路職員,或者其他國家的商人和中國軍閥,都樂意在這里消遣。1931年11月,韋斯帕通過白俄妓女瑪柳莎從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秘書伊萬諾維奇口中套取了蘇聯對日本侵占哈爾濱不予反對的情報。
1932年,日軍侵占哈爾濱之后,蘇聯遠東局勢急劇惡化。日軍還初步制定了入侵蘇聯遠東地區的計劃,即由招募來的“哈爾濱白俄”為向導,以日本關東軍為主力,占領東起太平洋、西至烏拉爾山的蘇聯領土。
為了有效遏制日本對蘇聯的軍事冒險,1933年5月, NKVD將格奧爾基·科先科派往哈爾濱。科先科中學時學過法語和日語,他一到哈爾濱市就擔任蘇聯領事館秘書,在當地各派勢力中游刃有余。兩年后,科先科正式擔任蘇聯在哈爾濱情報網的負責人。當時,科先科的主要任務是打擊當地的白俄組織,了解他們與日本情報機關勾結的內幕。依托科先科的情報網,蘇聯在1933年連續破獲10起日本關東軍主導的案件,抓獲數百名白俄匪徒。另外,科先科還幫助NKVD破獲了一個蘇聯境內的25人日本潛伏諜報組織。當然,科先科在哈爾濱取得的最大諜報成果是獲知了日本憲兵組織白俄突擊隊,企圖暗殺斯大林的詳細計劃,從而使蘇聯提前做好準備。
1935年底,科先科因病返回莫斯科。1936年5月痊愈后,他回到哈爾濱繼續進行情報工作。科先科不僅積極打擊白俄異己分子,還搞到日本關東軍和偽滿洲國大量絕密軍事情報,并得到來自英美等國駐哈爾濱外交機構的佐證文件,這些情報為蘇聯政府在外交工作上取得主動做出重大貢獻。科先科還抽出精力,幫助蘇聯軍工部門弄到日本在戰斗機、戰列艦制造領域的最新發明,為蘇聯國防工業做出了寶貴貢獻。
飛來橫禍
日本取得中國東北統治權后,為排擠蘇聯及白俄在哈爾濱當地的影響力,日本特務操縱黑社會分子對“哈爾濱人”掀起綁架、敲詐和謀殺的狂潮。1934年9月,蘇聯向日本妥協,以1.4億日元的價格把中東鐵路賣給偽滿洲國。1935年3月23日,日“滿”蘇三方簽訂中東鐵路轉讓協定,同時偽滿洲國政府宣布中東鐵路為“國有鐵路”,中東鐵路理事會解散。
蘇聯的撤出,意味著日本完全控制中國東北。失去蘇聯間接保護的“哈爾濱人”相當于任人宰割的羔羊,這激起“哈爾濱人”大規模返回蘇聯的浪潮。這些人中有不少出生在哈爾濱,從未去過蘇聯。他們滿懷激動和期待,奔向“祖國”。哈爾濱火車站的告別變成節日般的盛會,當列車駛出月臺時,歡送的人群還舉著紅旗和橫幅,橫幅上寫著:“俄羅斯母親,迎接您的孩子們吧!”
然而迎接這些海外兒女的卻不是鮮花和掌聲。1937年,蘇聯掀起大規模肅反運動,這場運動首先瞄準的目標就是外族和異地來的族群。1937年9月,蘇共中央政治局批準葉若夫簽署的《第00593號命令》,發起“哈爾濱專項肅反行動”。被俄羅斯人稱為“嗜血侏儒”的葉若夫在任內共逮捕48133名“哈爾濱人”,其中30992人被槍決,其余1.7萬余人無一例外被流放,幸存者直到1956年才被平反。
功臣反成叛徒
這項命令甚至波及拯救過斯大林的科先科。1938年5月12日,NKVD遠東地區負責人留希科夫叛逃到日軍占據的中國東北,他掌握著遠東蘇軍的編制、番號和正在使用的軍用無線電密碼等驚人情報。由于留希科夫的出賣,日本關東軍諜報隊逮捕了100余名蘇聯情報人員,使蘇聯在偽滿洲國的情報網遭受嚴重損失。
斯大林得知這一消息后異常氣憤,他命令相關部門采取斷然措施。NKVD向長春派出專門小組供科先科調遣,在行動中,留希科夫趁亂逃生,很快被轉移到日本東京。斯大林極為震怒,于是命令新上任的NKVD領導人貝利亞制定新的追殺計劃,同時要懲罰所有沒完成上次暗殺任務的NKVD人員。
由于科先科是這次行動的主要參與者,再加上他在哈爾濱工作的特殊身份,1938年11月他被強令召回莫斯科,不久被投入監獄,NKVD用酷刑逼迫他承認與反蘇組織有瓜葛。1939年2月20日,蘇聯最高軍事法庭判處科先科死刑,并于次日秘密處決。直到1956年,蘇聯最高法院才取消對科先科的判決,并追授“優秀情報人員”的稱號。▲
環球時報2009-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