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人報》6月22日文章,原題:大陸臺灣的愛戀令人嫉妒 好萊塢曾有皮特和朱莉這對情侶如膠似漆,而亞洲有中國大陸和臺灣。過去13個月,中國大陸和臺灣的經濟關系發展速度令人稱奇。中國或許對放松國外投資的緊急按鈕猶豫不決,但是臺灣的日益光彩奪目表明,它如果想要什么,大陸的行動速度是何等之快。
這是一件對雙方都好的事情。雙方談交易,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應放在首位。雖然對這種變化速度和中國潛在的經濟統治地位,很多臺灣人持有值得同情的保留態度,但現在真實的情況是,很多人傾向于兩岸關系更近一些。
隨著國民黨在臺灣重又上臺,大陸和臺灣關系升溫。此前,不斷增強的“臺獨”傾向讓兩岸軍事緊張關系迅速升級。隨著兩岸“三通”,所有一切現在看來是噩夢一場。由于效率提高,這些聯系將為雙方節省大筆費用。幾乎每天都可以聽到兩岸各種合作的公告。臺灣以出口為主的經濟正陷入消退,失業在增加,急需中國大陸投資。下周,臺灣將公布對大陸開放的64項制造業、25項服務業和11項公共建設部門的明細,并且會引入針對個人投資和建分公司或辦事處的規章制度。開放并不是完全自由,至少現在還不是。
的確,中國大陸公司投資目的是獲得專門知識和經驗。鑒于兩岸的語言和文化關系,臺灣是塊絕佳的試驗田。兩岸通信企業的業務往來是未來業務的縮影,將是這種新型關系的優點的先期檢驗。
臺灣一直是中國大陸的一個主要投資商,中國最不想失去的就是臺灣高科技工廠。中國迫切需要模仿臺灣地區、日本和韓國的戰略,它們成功地從部件的制造商和裝配商轉型為新產品、新技術和品牌的革新者和創造者。中國希望進入臺灣企業會加速這一過程。
臺灣人會警惕中國糟糕但正改進的知識產權記錄。因為中國受到全球金融危機沖擊,成千上萬韓國人已經離開中國,將業務和投資帶回家。但是韓國對中國的技術和年輕人文化有深遠影響,他們擔心兩岸火熱的愛戀。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克林一心要打破對華自由貿易的僵局。在他眼里,大陸和臺灣的關系讓人嫉妒。但克林近來變得現實多了,現在正尋求一種以部門為基礎的雙向對華戰略,可能會有更好效果。
上周,中投主權基金決定投資嘉民集團并利用其專業知識,同時中國政府承認需要更多外資。如果澳大利亞外交官員夠聰明、政府人物夠有創造力的話,這些應該有所影響。▲(作者索恩伯里,向陽譯)
環球時報200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