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外記者聯合報道●本報記者 段聰聰
寶馬、奔馳首次入圍中國政府公務車采購名單,意外地掀起了一場風波。盡管官方隨即宣布暫無相關采購計劃,專家也解釋說,已本地化生產的寶馬、奔馳車型符合挑選標準,但作為財富象征的寶馬車進入政府采購范疇,還是讓百姓有點不解——寶馬成“官車”,會讓政府變奢華嗎?在國內汽車業奮起直追時,青睞洋品牌合適嗎?一位中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除了必要的指標,選擇公務車還應與民眾的審美觀及對政府形象的價值判斷相吻合,如不注意就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非議,傷及政府形象。本報駐外記者發回的報道顯示,無論是汽車工業強國,還是新興國家,選擇國產公務車都是主流,但在此過程中,它們也各有難處。
品牌不過硬,新興國家兩難
在俄羅斯,圍繞公務車該用國產車還是進口車的爭論一直存在。去年12月,總理普京發表支持本國汽車工業的講話后,阿穆爾州州長科熱米亞科要求下屬全部改乘國產車,并拍賣了自己的奔馳專車。此舉隨即引發政界熱議。外貝加爾邊疆區行政長官格尼阿圖林說,他反對這種“作秀”舉動,“我沒法坐著‘瞪羚(俄一汽車品牌,多為面包車和箱式貨車)去迎接官方代表團,它不夠體面”。俄前第一副總理涅姆佐夫也曾下令將官員座駕換成“伏爾加”,但這個命令不久就被人遺忘了。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說,在下令官員改乘國產車之前,必須解決國產車的質量問題,“光靠禁止措施無法挽救我們的汽車工業”。
雖然前蘇聯擁有不少知名的國產品牌車,但從1921年克里姆林宮車隊作為獨立機構出現以來,蘇/俄領導人的座駕總少不了外國車。列寧曾是勞斯萊斯的乘客,葉利欽的車隊中包括奔馳和雪佛萊,普京偏愛奔馳,梅德韋杰夫也將防彈奔馳車作為專車。金融危機后,俄采購公務車開始側重國產車。記者登陸俄國家采購網發現,“伏爾加”、“拉達”等國產品牌車的確是公務車的主打車型。但俄多家媒體近期卻披露,俄總檢察院調查委員會3月大手筆采購兩輛日本“英菲尼迪”越野車;圖瓦共和國在俄國家采購網上出價355萬盧布(約合70萬元人民幣)求購“雷克薩斯”吉普;圣彼得堡交警部門被發現有保時捷豪華吉普。目前,奔馳和寶馬還是俄高官偏愛的公務車,俄總統事務局的車庫里都是在加里寧格勒州組裝的寶馬車。
在印度,開豪華車的肯定不是官員。印度政府為官員配備的公務車檔次很低,是國產的大使牌轎車。這種車樣子笨重,但很結實。印度政府規定,部級以下官員必須乘坐大使牌轎車,六七年前,總統、總理也乘坐這種車。現在,總統專車改成了加長型奔馳,但依然有很多高級領導人堅持乘坐大使牌轎車,比如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印度多位司局級干部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也許是習慣了,只有坐大使牌轎車才覺得舒坦,如果坐了高級轎車,民眾就會有想法。事實的確如此。據印度媒體披露,一個地區政府官員一次乘坐奧迪私家車到選區游說,結果他的車被選民砸了個稀巴爛,選民生氣地認為,以這位官員的正常收入,根本買不起奧迪車的一個車輪。
新興國家巴西的汽車工業是靠引進外資發展起來的,它沒有本國品牌,全部是外國品牌在巴西的工廠生產的。部長級專車是在該國產的菲亞特、福特、雪佛萊,而在政府部門的停車場上,還有很多極為普通的轎車或面包車,售價大多在1萬美元,而且沒有空調。只有在接待外國元首來訪時,外交部才使用豪華車。
汽車強國高調選用國產車
在擁有強大汽車工業的發達國家,多數政府公務車都高調選用國產品牌。
在美國,負責管理公務車的聯邦總務署以公開招標的方式采購公務車。近年來,中標的都是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福特、通用和克萊斯勒,總統專車也一直是林肯或凱迪拉克。有人統計,在聯邦政府公務車中,國產車占93%,只有國務院和軍隊文職的駐外機構使用外國品牌車。今年4月,美國政府又通過《經濟恢復和再投資法案》。根據該法案,7月前,聯邦總務署將采購1.76萬輛公務車,并全部向美國三大汽車制造商采購。多數美國政客還愛以使用國產車來標榜愛國心。去年總統大選時,候選人麥凱恩為了贏得底特律汽車工人的信任公開說:“我一生都買美國貨”,但事后他就被爆出家里13輛汽車中有好幾輛是日本豪華車,令輿論嘩然。而競選時,奧巴馬夫婦名下唯一的私車是福特公司2008年款的環保混合燃料車。
奧巴馬宣布政府用車采購國產車,被另一個汽車強國日本視為“貿易保護”,日本民眾不斷呼吁政府明確規定公務車應全部從國產車中采購。盡管日本政府從未有類似硬性規定,但其采購最多的還是國產的豐田車。從1968年開始,日本首相坐車就是豐田世紀轎車,只是車型不斷更新而已。
德國政府也沒有明確要求公務車必選國產車,但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德國政府為聯邦級領導人和部長、國務秘書配專車時都選用了國產的奧迪、奔馳、寶馬和大眾、歐寶等品牌。奧迪A8是部長青睞的選項,女總理默克爾除了一輛奧迪A8外,還有奔馳、寶馬車各一輛,有時也開大眾車。很多官員還喜歡選擇來自家鄉的汽車品牌。不過,這個維持了數十年的傳統在金融危機后卻有些松動。年初,德國綠黨提出議案,要求公務車選用小型車,并特別提出應換掉奔馳A級、E級以及寶馬5等車型,媒體也多次指責奧迪A8二氧化碳排放量過高。萊比錫市政府發言人延茨告訴記者,該市前不久就拋棄了寶馬,換用日本產的小型車。在奧迪車廠當技術員的拉埃納不無擔憂地對記者說,政府選擇小型車雖好,但買外國品牌會打擊本國汽車業。此外,英國政府用車多是英國品牌賓利、勞斯萊斯,法國政府用車是雪鐵龍,元首車選用標致607。
防公車私用,各國高招多
本報駐外記者的一致感受是在這些國家,公務車在大街上出現的頻率并不高,不少國家嚴格限制公務車數量和使用。
在巴西街頭,常能看到“署名”的公務車。巴西政府只為總統、副總統和正部長配專車,車牌為黃綠相間的“巴西國旗色”,沒有號碼,只有“總統”、“外交部長”、“司法部長”、“議長”等字樣,標明其歸屬。其他官員上下班開私家車,必要時才乘坐部門公務車,而公務車的車門上也標明所屬哪個部門。這些“有名有姓”的專車行駛在大街上,人們可以明確地知道里面坐的是誰。十多年前,曾有當地一家報紙的記者在超市停車場拍到了一些公務車,并將其公布出來,從此以后,記者就很少看到商店、超市門前有公務車出沒了。
在日本關西,記者問幾位當地人對政府用車有何看法?結果他們反問:市政府有自己的車么?作為汽車大國,日本卻僅有4000多輛公務車,少得令人難以置信。由于預算公開,大量購車可能招致民眾反感,日本各級政府買車都很謹慎。日本公務車的色調為深黑色,也是出于“不要過分矚目”的考慮。日本公務員出門,如不是禮儀性公務,通常乘公用電車或地鐵。去年中國佛山市友好代表團訪問關西小城伊丹市時,該市市長竟然是騎自行車前往歡迎會場的。其實,很多日本官員都有騎車上下班的習慣,并視其為一種鍛煉和親民舉動。
瑞典公務車上裝有雙按鈕的計程器和代碼發射器,一個按鈕上刻著“公務”,另一個刻著“私用”,必須先按下其中一個按鈕,車才能啟動。隨后,代碼器會將該車的代碼通過衛星傳向“公務汽車監控系統”中央監控臺。一旦乘車者按下“公務”按鈕,卻將車駛向別墅區、百貨區或娛樂場所,監控臺便用無線電話詢問“為何用公車辦私事”。
管理著美國64萬輛公務車的聯邦總務署,可以隨時查詢每輛車的里程數、用油數、駕駛者等信息。為防止公車私用,還有一個“聯邦公務車政策理事會”負責監督。盡管如此,美國社會對公務車的批評仍不絕于耳。美聯社去年說,政府每年用于公務車的維修、租借和汽油費高達34億美元,且浪費嚴重。比如內務部不顧監管部門提出減少購車的要求,“頂風”追加幾百輛公務車;交通部長有兩名司機,年薪都超過6萬美元,前健康和人力資源部部長的司機年薪甚至為9萬美元,而美國人均收入是3.5萬美元。
中國民眾的疑慮可以理解
對于此次中國政府公務車選擇過程中的“小插曲”引發民眾熱議,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都表示可以理解。據統計,作為中國政府采購的大宗貨物之一,汽車采購占全部政府采購的1/4,而中國數百萬輛政府公務車和企事業單位公車的支出,每年約占全國財政收入的13%以上。由此引發的社會關注度可想而知。
專家認為,首先要明確一點,寶馬和奔馳的全進口車是絕對不會被列入政府采購目錄的,盡管品牌是外國的,但由本土企業生產,實現了國產化才可以被列入目錄,此次風波兩主角華晨寶馬和北京奔馳都算國產車。但另一方面,公眾對政府采購提出質疑也是有道理的。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長期以來在公眾心目中,寶馬和奔馳品牌總是與“富人”、“豪華”聯系在一起,而政府的公共形象是為納稅人提供服務,兩者之間存在沖突。汪玉凱說,特別是在中國官本位思想較強的文化背景下,官場中存在喜歡炫耀,追求豪華的現象,這種心態應該受到公眾的鞭笞。
在汽車行業專家張毅看來,中國目前的自主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轎車上,尚不能滿足公務車多樣化的需求。“公務車對安全性和節能環保要求很高,而且對國產的外國品牌和自主品牌一視同仁”,張毅說,公務車的選擇要注意在支持自主品牌和貫徹國民待遇原則之間尋找平衡點。汪玉凱認為,在選購政府公務車時,首先要在不違反國際規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護民族產業,“任何一個國家都會這么做”。他說,公務車的選擇還應該與老百姓的審美觀及對政府形象的價值判斷相吻合,“這涉及到中國的政治文化,在形式上的不注意,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非議,傷及政府形象”。▲
環球時報200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