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太曦
近日,兩岸發生了兩起引人關注的社會案件:一件是東莞臺商因拖欠工人工傷補償金遭刀砍,造成兩死一傷,失去理智的嫌犯邊殺邊喊“殺光臺灣人”;另一件是新竹大陸配偶嫁來后,因為生活不適應和長期誤會埋下積怨,毒殺臺灣婆婆與丈夫,引發島內民眾對狠心陸配的一片撻伐聲。兩件看似不相關的個案,卻都暴露出兩岸民間長期以來的誤解。這些誤解是掩蓋在兩岸經貿交流光環下隱性的人的問題。
臺商可以說是與大陸最早開始成規模交流的群體之一,但直到現在,他們在大陸民眾眼中的形象,恐怕也是負面多過正面。對臺商最多的指責是小氣、苛刻、好色。一些大陸基層員工經常看到他們的臺灣老板上酒店吃大餐,到KTV玩樂,包二奶甚至三奶,卻吝于照顧員工,處處與員工計較加班費、出勤作息,或動不動就以扣薪處罰員工。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大陸自身經濟突飛猛進,連臺灣都要借力振興。對臺商不滿的聲浪,甚至反抗情緒,近幾年來越發明顯。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大陸民眾在工人刀砍老板后,卻一面倒地同情砍人者。如果臺商不能適時地改變心態,不能收斂在大陸的言行,以平等的相處模式對待大陸勞工,以尊重的心態看待大陸女性,一些負面后果恐怕將由其他善良的臺灣人一起承受。而未來,大陸將有更多企業進軍臺灣,勢將聘用為數不少的臺灣本地員工,雖然兩岸交流已比以前融合不少,但難保不會出現極小部分的大陸企業老板抱持當年臺商的心態,壓迫、苛刻對待臺灣員工,這也是如今兩岸必須防范與擔憂的話題。
陸配事件反映的則是問題的另一面。臺灣多年來與大陸關系不佳,陸配成了夾心餅干。很多人在大陸經濟不夠好時,充滿憧憬地嫁到臺灣。但是生活習慣和觀念不同,以及周遭的歧視環境,不斷的誤會使她們處境困苦。雖然最近臺灣修正了一些對陸配不人道的法律、法規,但仍無法等同其他外籍配偶的待遇。長久以來,兩岸當局對陸配嫁來臺灣的心理調適與實際生活問題一直鮮少關注。根據大陸民政部統計,嫁給臺灣人的大陸女子,只占所有外配的2%左右,這么一小部分群體自然難以引起重視。
在這種情況下,陸配如果得不到另一半的強力支持,婚姻不僅會出現危機,還會釀成社會大案。陸配在臺生活不佳,她們的親友自然不會認同臺灣,這對兩岸民間基層交流是個障礙;而陸配在臺因為婚姻不幸福,所衍生出其他社會問題,會進一步加深許多臺灣人對陸配的負面態度。
兩岸關系一年來已緩和許多,但這兩件“個案”,卻折射出兩岸民間仍存誤解,它已影響到兩岸民眾的感情,不利兩岸民間的和諧發展。所以,在經貿交流之余,兩岸政府和相關機構都必須嚴肅面對這些潛藏的問題。▲(本文作者為臺灣資深媒體人)
環球時報200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