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 言 本報特約記者 周 禮
23日晚,臺灣“內政部”公布縣市改制升格審查結果:同意臺北縣、臺中縣市、高雄縣市升格為“直轄市”;彰化縣、桃園縣、云林、嘉義兩縣確定出局。臺南縣市合并升格案并未形成共識,24日送呈“行政院”核裁。這意味著馬英九推動的臺灣“三都十五縣” 的新版“國土”規劃正式啟動。結果一出,引起島內廣泛關注。有輿論稱,“三都時代”來臨,地方勢力將重新洗牌。也有媒體擔心,審查結果勢必引發政治效應,進一步影響年底縣市長選舉,屆時已兼任執政黨主席的馬英九,不論利弊、成敗都得一肩扛下。
“大考”結果艱難出爐
據臺灣《中國時報》24日報道,決定年底臺灣縣市長選舉哪辦哪不辦的縣市合并審查大會23日登場。“內政部”特意將會場移至戒備森嚴的“警政署”。會議由“內政部長”廖了以親自主持,審查委員包括10名官員和15名學者。
由于當天的審查結果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各個提請升格的縣市都高度重視,擺出一副“進京趕考”的架勢。不僅每個縣市長親自與會,而且在穿著上也“大有文章”,像參加星光大道走秀一樣。高雄市長陳菊穿著“紅黑配”,自稱是“紅漂亮黑大方”;臺中市長胡志強染了半頭黑發;云林縣長蘇治芬、嘉義縣長陳明文則穿上特制的升格“戰袍”。
由于競爭激烈,部分委員“不惜吵起來”。原定于23日晚7時結束的會議不得不一再延時,直到晚上11時許廖了以才宣布結果。臺灣“行政院”在第一時間表示,此次評定建議案經“行政院長”劉兆玄批示后,預定7月2日由“行政院會”通過核定,最快不排除25日就揭曉。
有人歡喜有人憂
對于這一審核結果,島內輿論多數認為“政治考量意味太重”。臺灣《聯合報》的分析說,縣市升格牽動年底縣市長選舉,藍綠陣營各有算計,“國土規劃”只能擺一旁淪為形式,真正考量點仍是選舉利益。臺北縣、臺中縣、高雄縣都屬藍營困難戰區,順利升格后將確定延選,等于為國民黨拆除年底的重大“選舉地雷”。
事實上,升格名單確定后,后續包括財政、資源分配將成為更棘手的難題,考驗“執政者”。臺灣《中國時報》的分析稱,光從“財政配置權”來看,目前臺北、高雄兩個“直轄市”就享有43%的統籌分配款。此外,機關編制、公務人員職等、警察職等、議會議員名額等,“直轄市”與普通縣市也都有顯著差異,難怪各縣市爭著擠進升格窄門。
島內輿論議論紛紛
此次升格結果“受傷最深”的,恐怕要數民進黨籍前“行政院長”蘇貞昌。這使得他確定無法回鍋參選臺北縣長。對此,陳菊為蘇貞昌“抱屈”稱,“這不是陰謀,太陽謀了”,臺北縣的升格案“很牽強”,目的就是為了“卡蘇”。民進黨文宣部主任鄭文燦也表示,審查結果完全被民進黨猜中,“這個結果充滿政治算計”。有民進黨執政縣市長和“立委”則批評,1天之內就拍板誰升格、誰落選,每個申請案只有1小時的說明時間。
對此,國民黨“立委”黃昭順表示,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為每個縣市都想爭取合并,如此批評對區域的整體發展不利。國民黨“立委”邱毅則表示,蘇貞昌過去擔任臺北縣長時也爭取過升格,現在臺北縣升格了,選大臺北市長不是更好嗎?
臺灣《聯合報》援引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王業立的話說,如果“行政院”同意臺南縣市合并升格,臺灣將出現五個“直轄市”,沒有差異性,升格意義就不大了。此外,未來全臺將可能有大約一半的人民是在“直轄市”內,與另一半人享受的資源分配與行政效能都不同。如何避免形成“一等國民”與“二等國民”的實質差異或心理感受,將是當局面臨的重大課題。▲
環球時報200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