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變形金剛2》6月24日在國內的公映成為暑期的一件娛樂盛事。即便是最挑剔的影評人和最有文藝情懷的電影愛好者,“《變形金剛》是一部垃圾”這樣的話也很難說出口。這個自上世紀80年代始以玩具和動畫形式出現的“鋼鐵戰士”,經過時間的鍍烙很大程度上成為了純真和美好的代名詞之一,也有了英雄主義的寓意,同時能夠滿足人們與鋼鐵和諧相處的浪漫情懷……綜合這些,如果詆毀《變形金剛》,無異于逼迫一個孩子親手砸毀他喜愛的玩具。
于是,我們心甘情愿地花高票價進影院享受感官快樂。但每次看完類似這樣的電影,你會不會產生懷疑:這是我們真正需要的好電影嗎?現在對這個問題進行深思,其實已經為時已晚。在娛樂至上的名義下,在美國式大片個人英雄主義的熏陶下,電影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將觀眾變成了貪圖娛樂的享受主義者。沒人否認能從中發現社會、政治寓意以及人性內涵的電影是好電影,各大電影節將各種鍍金的獎杯頒給這些好電影,也仿佛試圖在證明只會傻打成一團的電影并不是主流。然而到了需要觀眾用錢投票的時候,往往還是那些看著不用動腦子的片子占了絕對的上風。電影發展本身就成了一尊變了形的金剛,我們期待它能擁有和人類同呼吸的身軀,結果它卻呈現一幅由鋼鐵組成的怪胎模樣。
不止是電影,生活中本該本真的一面,已經有許多呈現出了怪胎化的傾向。比如城市建筑以創意的名義在變怪;人際關系以生活節奏快的名義在變怪;人們創造城市試圖更美好地生活在一起,沒想到僅僅每天早晚的堵車就足夠讓這個城市80%的人神經崩潰……極度工業化讓很多事物變了味,作為已經工業化百年的電影產業怎能獨善其身?但深受電影“眷顧”的觀眾,早已在內心深處替電影工業開解了——電影作為現代生活少數幾個可以實現“造夢”假想的工具,已經成為人們短暫逃避現實的避難所。
我們喜歡“變形的金剛”,原因還在于我們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個變了形的“金剛”。人生的挫折、對生活的不滿、理想的碰壁、欲望的膨脹……都是這尊“金剛”的組成部分。“變形的金剛”教唆壞了電影創作者,大導演、大投資和大明星幾乎都在圍繞著制造一個又一個不同的“金剛”而無所不用其極。“變形的金剛”也教唆壞了觀眾,讓他們失去了觀看15分鐘后還沒有出現鋼鐵戰士打斗場面的電影。“變形的金剛”也是社會的蛀蟲,它用它那力大無比的雙臂在扭曲著良性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我們別被“變形的金剛”教唆壞了,可以享受它帶來的短暫娛樂,但千萬不能迷戀其中并認為它就是整個世界的真理。▲(作者是北京媒體人)
環球時報2009-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