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李倩玉
據韓聯社6月26日報道,26日,韓國國防研究院在國會上介紹有關朝鮮核開發情況時稱,朝鮮有可能將核技術用于制造電磁脈沖炸彈。電磁脈沖炸彈是絕大部分電子產品的“冷血殺手”,韓國軍方對此高度擔憂。
實際上,韓國國防部長李相熹早在去年就談到朝鮮開發電磁脈沖炸彈的可能性,并要求軍方做好應對準備。韓國防研究院稱,如果朝鮮將殺傷性核武器投入實戰,很可能招致嚴厲報復或國際社會譴責,因此朝鮮完全可能選擇“軟殺傷”用途的電磁脈沖核彈。如果朝鮮在日本海上空40-60公里處引爆極小當量的電磁脈沖核彈,就不會造成人員傷亡,但能在極短(幾百納秒)時間內放射強電磁脈沖,在裸露的導電體上產生數千伏的瞬變電壓,使整個韓國的電子設備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它在“網絡中心戰”和戰略性空襲中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韓國專家指出,考慮到朝鮮能夠解決核彈小型化的問題,朝軍完全有能力將電磁脈沖用途的核彈頭部署在彈道導彈和空軍戰機上,成為一種防區外發射、射后不用管的武器。一旦上述部署變成現實,美韓聯軍要想有效防御,最好的辦法是將朝鮮運載工具在飛行中摧毀。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消極防御方法,即對電子設備實施電磁加固,將設備放置在被稱為“法拉第罩”的屏蔽罩中,以阻止電磁波的進入,同時在屏蔽罩入口處安裝電磁制動裝置,并仔細選擇參數。據報道,韓國已開始在重要部門設置“法拉第罩”,但相關花費異常高昂,因為電子設備任何單個部件的電磁毀傷將妨礙整個系統的工作,必須進行系統級電磁加固,通常加固現役設備比加固正在設計的裝備要艱難得多。▲
環球時報2009-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