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對特區角色的特殊期待,人們還是有理由希望,深圳市在政府治理機制變革方面繼續進行大膽探索。其中至關重要的正是探索如何從制度上約束、限制政府的各種權力,包括決策性官員的權力。
廣東政壇再次出現強烈震動,繼廣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被免去職務接受調查之后,廣東省深圳市市長許宗衡因嚴重違紀,也被免去領導職務。6月12日,蘇州市原市委書記王榮被任命為深圳市市委副書記,深圳市人大常委會當天也任命王榮為深圳市副市長、代市長。
王榮在上任之時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將努力保持清正廉潔本色,要“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淡泊名利。公道正派”,“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實實、兢兢業業做事”。但他的前任許宗衡言行上的巨大反差可能讓人產生疑問:王榮為自己提出的這些道德目標,有沒有可能做到?
許宗衡曾有“清廉市長”之美譽,人稱“低調黑馬”。許宗衡當市長之初曾提及四個字:“清、民、勤、思”。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許宗衡還提出“不飄浮、不做秀、不忽悠”的工作方針,獲得廣泛贊譽。他的“不留敗筆,不留遺憾,不留罵名”名言,更是引來媒體一片贊譽。如今,這些美譽都已成笑柄。這一點不能不讓人反思:如何確保掌握著重大決策權的官員廉潔奉公?
制度至關重要。王榮也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在強調自己的律己之心時,也對公眾承諾:一定自覺接受市委常委會和全體委員的監督,自覺接受人大、政府、政協和紀委的監督,自覺接受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監督。但人們仍然有一些疑問:陳紹基、許宗衡也都曾經生活在這樣的監督機制下,他們仍然出了問題,而且是相當嚴重的問題。
不能不承認,王榮所提到的黨內監督、人大政協監督與民眾監督這三重監督機制,在有些地方、在有些時候,并不能有效地發揮約束官員的作用。而在中國,市委書記、市長之類的官員的權力非常之大,他可以支配很多資源,他的一個決定可以給企業或個人帶來巨大收益。因而,在政府門口,始終徘徊著無數尋租者。在這種情況下,市委書記、市長“常懷律己之心”,的確有可能做到廉潔奉公。但只要他的道德防御意識稍有放松,尋租者就會乘虛而入,本來高調立下道德標桿的市委書記、市長,就可能被行賄者俘獲。這可能是那些曾經獲得美譽的決策性官員墮落的基本軌跡。
以此之故,或者可以說,王榮最明智的做法恐怕是把自己置于更為有效的監督網絡之中。在當下中國,市委書記、市長杰出與否,恐怕不應看其能否推動本地GDP高速增長或個人道德修養之高低。而應看他有沒有意愿、能力推動制度變革。這些制度可能會部分地限制他的權力,但惟有得到限制的權力對個人才是安全的——當然,這樣的權力對民眾也是安全的。
對深圳來說,進行這樣的制度變革的迫切性尤其明顯。
主要是拜對外開放之賜,作為特區的深圳利用外部的技術性知識,在過去二十多年間有驚人發展。但從90年代后半期開始,深圳政府、民眾的自豪感似乎就減少了。隨著中國加入WTO,特區的開放政策優勢已不是很明顯,因而,過去幾年來,深圳一直在急切地尋找再上臺階的突破口。
毫無疑問,這樣的突破口只能是政府治理制度之變革。技術學習、模仿的發展之路終究是有其極限的。當外部資源的潛力被用盡后,一個城市就必須依賴內生發展,主要依靠社會內部的創造力。而一個權力不受限制的政府,與社會的創造力是不相容的。
深圳各方面已意識到制度變革的必要性。因而,深圳于幾年前就提出行政權三分改革方案。這一改革措施能否奏效,固然可以討論,但此一相當大膽的設計起碼顯示了,深圳市決策層意識到了限制、約束行政權力的必要性。在改革意識方面,深圳超前于其他地方。
現在人們關心的是,市長換馬,這方面的改革是否會停止?當然,不同的市長、市委書記有不同的想法,但基于對特區角色的特殊期待,人們還是有理由希望,深圳市在政府治理機制變革方面繼續進行大膽探索。其中至關重要的正是探索如何從制度上約束、限制政府的各種權力,包括決策性官員的權力。
約束之道不外王榮提到的黨內監督、人大政協監督與民眾監督三種機制,現在的問題是做實這三重監督機制。可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完善中共地方黨委內部的集體決策程序,地方人大強化對預算的控制和對行政過程的監督。民眾監督的重點則是輿論監督,更加開放的輿論環境可幫助政府發現問題、并啟動其他監督機制。在這些方面推動制度變革,深圳不僅可實現自身發展突破,更可發揮特區的制度試驗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