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學武
摘 要:“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態度,是人對外界的心理反映,是人類精神世界生活的組成部分。通過閱讀教學理解別人的思想、觀點、感情,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吸取知識,提高認識,發展能力,豐富思想感情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意義重大。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努力使學生實現良好情感體驗的教學。語文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情感教育的各項內容正體現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特征。語文閱讀教學是實現情感教育目標的重要載體。
一、情感教育在閱讀教學中的意義
1.情感教育有利于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領悟課本知識
情感是作者創作作品的生命之源。要搞好語文閱讀教學,就要探尋作者創作時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路歷程和情感體驗,才能理解作品,掌握知識;只有觸及到情感深處,才能產生共鳴,才能理解品味作者的創作意圖和主旨,再造作品的情境,體會作品中蘊含的喜、怒、哀、樂等情感,從而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
2.情感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
情感是影響青少年各種價值取向的重要因素。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通過自己的喜、怒、哀、樂、愛、憎、憂、懼等情感去激發、感染學生,這樣既能讓學生學到知識,又受到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
二、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情感教育缺失
1.重知識講授,輕情感激發
語文教育工作者沿襲于傳統教學模式,只重視傳授知識和發展能力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使學生的情感火花難以迸發。也就是把理應內容豐富,色彩紛呈的閱讀教學工作納入呆板的課堂之中,目標定位于偏重認知目標,忽視情感目標。教學定位局限于教懂課文,采用逐段串講的陳舊的教學方法,結構剖析多,寫法辨析多,系統講授知識點,使閱讀教學成為單一的解剖式的課文分析,完全忽視情感教育因素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沒有以情動情的去扣擊學生的心弦,激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
2.教師講授多,學生品讀少
課堂教學還是教師講得太多,學生讀得太少,尤其是學生自讀、品味、領悟的機會太少。教師不注意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熟讀精思。而讀是發展學生想象力,增進文學鑒賞力,進行思想情感熏陶的特殊手段。通過“讀”和“思”,可以讓學生在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要點,汲取其精華的同時,情感上獲得陶冶,心靈上獲得歡悅。
3.備課摘抄者多,動情者少
有的教師備課只想著怎樣講解知識,怎樣訓練能力,怎樣操練思維,而不考慮教材的情感因素。因此,未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有的伏案摘抄資料,較少精心揣摩課文的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意境、神韻等,領悟課文精神,揭示課文所蘊含的生活哲理,幫助學生正確領會作者的感情。簡言之,動手摘抄者多,動腦、動口、動心、動情者少,尤其是將語言文字、思想智能、情趣情感有機結合的更少。
4.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單一,情感教育實施難
我們在教學一部作品時,必須將文本與現實聯系起來,讓文本中的思想與我們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現場”相連接,而不是為文本所提供的時地所限。例如我們在教學一部作品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掛圖、音樂、錄像等教學媒體,這些教學媒體有較強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容易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反應,引起興趣和注意,激發學生感情上的參與。
三、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
1.課前教師充分準備
(1)鉆研教材,挖掘情感內涵
古往今來,大凡凝結作者創作苦心的文章,無一不是執著表現作者獨具匠心的人生追求,無一不是包含著作品精美和多義效果的審美情趣。教學的重大任務之一,是將人類這些精神財富傳播給學生。因此,備課階段,面對具體的作品,教師首先應該對課文的精神內涵仔細揣摩、有所發現,繼而或被美所感染,或被精神所震撼,使之融入自己的精神血液,以求在課堂上引發情感共鳴。
(2)認真備課,力圖情感內化
為了把握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以及語言技巧,教師在備課中要反復閱讀教材,在朗讀中進入角色,漸入佳境,從中把握教材,體會教材的情感因素,以便在課堂教學中能得心應手,準確地再現課文的情感基調。
2.課堂師生共同進行
(1)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激發動機中入情
閱讀是學生的自主行為,學生的興趣、需要、動機是閱讀實踐的前提和保證。初中語文課本中有不同的題材,不同的文本,我們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入情。而教師的導課很重要,我們可以用問題、談話、講故事、掛圖等進行導入,使學生有興趣從而帶著心中的渴望去初讀課文。
(2)讓學生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引導學生從初讀到細讀的過程中,要想方設法,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運用圖畫、音樂、表演等藝術手段,讓學生感受到了語言描述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一段段曲折的課文情節。
(3)讓學生在品讀感悟中體驗情感
教師要指導學生注意文本中與表情達意有直接關系的語氣、語調、停頓、重音和節奏等,要幫助學生根據課文所蘊含的情感,定好情感基調,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獲得與作者心靈呼喚的同聲,才能體會到文章的豐富情感。
3.課外不斷延伸情感
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借助語言、文字等手段使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得以外化的遷移。因為閱讀過程本是閱讀吸收與閱讀表達相統一的過程,是內化與外化的全程閱讀。情感教育不能止于閱讀過程情感的由外而內的吸收,還必須有情感由內而外的抒發;不能止于入情得意,還要使學生的情感借外物以遷移,使情感言語化、實踐化。
總而言之,情感教育非常重要。閱讀教學應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把教學生正確理解應用祖國的文字和進行情感教育統一起來。教師依據教材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在真情的激蕩下不斷強化、感受與體驗,使他們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并受到情感熏陶,獲得精神洗滌,享受審美情趣,感受快樂人生。
參考文獻
1.姚權.概括中心思想與體會思想感情辨析[J].中學語文教學.2005.6
2.傅道春.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22
作者單位:貴州省平塘縣者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