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水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比绾翁岣哒n堂效率,引起學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幾種方法。
一、巧妙設疑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沖突,進而撥動其思維之弦。適時激疑,可以使學生因疑生趣,由疑誘思,以疑獲知。教學《梯形的認識》時,我出示了一個被遮蓋的并露出一個銳角的梯形問學生:“你覺得這里畫了一個什么圖?”學生頓時興致勃勃。有的說畫了一個三角形,有的說畫了一個銳角三角形,有的說畫了一個梯形,有的說畫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此時一學生按捺不住地喊出來:“不一定?!?我順勢一接:“你的意思是?”學生說:“我認為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都有可能。”“為什么這么想呢?”我問。學生說:“這里露出了一個銳角,而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都是有銳角的,所以是不能確定?!贝藭r其他學生都心悅誠服。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的思維激活了,以積極的求知狀態進入新課學習,使課堂氣氛異?;钴S。
二、引導提問法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或實踐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才更能激起學生的思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探究知識。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我大膽地嘗試了以往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先自學,然后提出一些有疑惑的問題。當學生看完后紛紛提出以下問題:1.什么是直徑,什么是半徑?2.所有的半徑和直徑為什么都相等呢?3.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知道所有的半徑或直徑都相等呢?4.直徑和半徑為什么是2倍關系?(以上2、3、4問題不是很全面,必須在同一個圓里)。5.畫圓的方法有哪幾種?這些問題都是學生經過思索提出的,也是學生迫切想知道的。雖然,在課的開始表現出的課堂氣氛并不活躍,但此時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教學呈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場面。
三、趣味解題法
數學課離不開例題和習題,如何使學生見題不怕,樂思善解,一直是每一個數學教師關心的問題。充分挖掘例題、習題的趣味因素,選擇一個有趣的載體來表達一個平淡枯躁的數學內容。教材上的“想一想”、“做一做”、“露一手”等都是在趣味方面做文章。作為教師,除了引用課本上的趣題外,還應多動腦筋,利用兒歌、故事、謎語和幽默的語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快樂地參與數學活動。例如教學正比例的認識時,比身高和兩手臂伸直的長度。請兩位同學來玩一個比賽,其他同學做裁判,老師發令“先比身高,后比兩手臂伸直的長度?!苯又蠋熀蛯W生比一比?如果再過幾年,他長得像姚明一樣有2米多高,那時我再跟他去比,你覺得會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也就是人越來越高的話,兩手臂伸直的長度也就越來越長。像這樣的量,我們可以叫做兩種相關聯的量。這樣的趣題學生感到親切,愿意動腦筋,并容易發現問題的本質。
四、快樂游戲法
數學課堂應該是充滿智慧與樂趣的。小學生最喜歡做游戲,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快樂中學,應該成為低年級的重要學習形式。教師必須改變以往合作單一的教學方法的現狀,即從“一般到特殊”的演繹式教學方法。在教學設計練習時要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特點,從新的練習形式、題型出發,避免呆板、單調重復的練習模式,保持練習的形式新穎,生動有趣。也可以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練習,如運用猜謎語、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各類小競賽等。這種游戲性、趣味性、競賽性的練習,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練習,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在教學《質數和合數》結束新課時設計這樣一個游戲練習: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學號,按老師要求站立,看誰反應快。① 學號是質數的同學,② 學號是最小合數的同學,③ 學號既是偶數又是質數的同學,④ 學號既是合數又是奇數的同學,⑤學號是合數的同學,⑥ 沒有站立過的同學。這樣可以把學習氣氛推向高潮,讓學生帶著愉快和渴望學習新知識的心情結束一節課。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養成學生不甘落后,積極向上的學習品質。
“教無定法,但必有法”。巧妙地運用教學藝術,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活躍課堂氣氛,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都是大有益處的,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貴州省盤縣紅果鎮申家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