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娟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導入是新課教學的第一步,一堂課能否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否生動有序地完成教學內容,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課堂導入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根導火索,能點燃學生學習音樂的欲望,激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
愛迪生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音樂懷有濃厚的興趣時,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而主動地學習音樂。因此,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就尤其重要了。課堂導入要力求新穎多樣,富有誘導性和情感投入,實際教學中靈活選擇,恰當導入,就會給整堂課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平淡乏味的課堂導入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熱情,產生厭學情緒。導入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不管用哪一種方法,都必須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的實際進行設計。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會采用以下幾種導入方式:
一、故事導入,啟發心智
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利用故事導入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一種最佳的方法。講一些精而短的故事,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如在教授《大鹿》這首歌曲時,我就對他們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這天清晨,有一只小兔吃完早飯正在樹林里散步呢。突然遠處出現了一只大灰狼,小兔連忙撒腿就跑。不遠處是大鹿的家,大鹿正打開窗戶享受著清晨的新鮮空氣,小兔就連忙向大鹿求救:“鹿呀鹿呀快開門,林中老狼追來了。”大鹿也很熱心地請小兔進門:“兔兒兔兒快進來,咱們手把手挽牢。”接著大鹿和小兔就在一起挽起手跳起了快樂的舞蹈,大灰狼知道沒有辦法抓住小兔了,就只好灰溜溜地離開了。通過這樣的故事情節,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歌曲的欲望,同時也幫助學生理解歌詞、記住歌詞,一舉兩得。
二、謎語導入,激發想象
猜謎語也是孩子們喜愛的活動。孩子不僅好動,而且好奇。以此為契機,在教授某些歌曲時,我運用謎語引導學生積極的動腦思考,在尋求謎底中愉悅性情、激發情感。在教授《鐘》一課中,我用生動的語言講了一個謎面: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他會告訴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聽著,從他們閃閃發亮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思維的火花,產生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多媒體導入,激發情感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媒體種類不斷豐富。它替代了傳統教學錄音機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教學情景,讓教學形象變得更形象,更生動。要想使先進的教學手段更好地運用并服務于教學,我們不僅要努力學習掌握操作相關技能與使用方法,還應該掌握或初步掌握一些音樂軟件的使用和音樂課件制作的常識。教師在選擇使用錄音帶、光盤、電腦軟件時,應該精心挑選,細心操作,將最優質的聲音效果與完美的畫面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在美妙、愉悅的氣氛中學習。例如我在教《大樹媽媽》一課導入新課時,伴隨著《大樹媽媽》音樂的響起,在投影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幅溫馨的畫面:大樹媽媽的一個手臂像搖籃一樣,輕輕地搖著沉睡的小鳥。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大樹媽媽對小鳥的愛,從而聯想到媽媽對自己的愛,思緒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從而順利地將學生帶入了《大樹媽媽》一課的意境,在新課開始就為深情的唱好這首歌曲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礎。
四、情境導入,引起共鳴
這種方法是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知不覺地進入主題。它的特點是:形象、直觀、容易調動學生的興趣。情境導入法是一種非常能引人入勝的方法。比如:在學習《過新年》一課時,我通過在中國傳統的春節中常見形式,在教室里掛上了紅燈籠、中國結,貼起了對聯等,通過創設這種與課題相吻合的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感官的刺激,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氣氛,自然而然地進入新課的教學,并調動起了學生學習這首歌曲的興趣。隨后我及時地拋出課題,引入新課。當然并不是每節課都能成功運用情境導入法的,要視教學內容而論。
五、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音樂學習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戲”。游戲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教授《鉆山洞》一課中,我設計了游戲“鉆山洞”,兩個同學充當山洞,一組同學充當火車,伴隨著《鉆山洞》的音樂,這列火車要跟上音樂有節奏地鉆過山洞,等到音樂停止的時候,還在山洞里的同學就要表演節目,并且要與充當山洞的同學交換。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在一遍又一遍的聽賞過程中,熟悉了歌曲旋律,達到了教學目的。
音樂課堂應該是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天地,是學生流連忘返的美的樂園,是最充滿魅力的地方。就像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的:“凡是我們在那里看得見,按照我們的理解應當如此,那就是美的。”導之有法,導無定法,讓我們共同努力,積極開拓,以高度的責任感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引領學生走進音樂殿堂,體驗生活、感悟精神、激發力量,點燃每個孩子生命中的激情。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常樂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