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扣林
在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后進生的心理是自卑的,他們的耐力是有限的,往往“三分鐘熱度”,做事虎頭蛇尾,前功盡棄。激發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永遠而沉重的話題。
1.發揮后進生的個體優勢,增強學習興趣
教育實踐證明:數生十過不如獎生一長。作文課上,我們發現很多后進生的作文,錯誤的詞句標點很多,語言乏味,但尚能抓住題目表達意思。于是教師抓住時機,不厭其煩,為其面批。在語言干巴處適當加進老師的語言,為其潤色。然后讓他們謄寫,再由他們在全班朗讀。這給了后進生們“露臉”的機會,幫助他們重塑了自尊,體驗了成功的快樂。以前我曾教過一名學生,叫時小明,他體育成績很突出,多次參加運動會獲獎。但寫作能力差,作文總是七拼八湊,其他科目也是一團糟。偶然中,我發現他的一篇文章中描寫足球比賽場面寫得很生動,使人產生身臨其境之感。面批時,我用驚喜的目光看他:“以前老師對你了解不夠,今天才發現,你這個‘體育明星原來也有文學細胞呀!下次上作文課時,老師會把這篇文章當范文讀!”接著我列舉了很多名人專業不行,但經過刻苦學習取得成功的事例后,終于在他心靈深處產生了共鳴。通過刻苦努力,僅一年時間他就寫出了一手好文章,其他科目的學習也長進不少!
2.降低評價要求,激發后進生的學習熱情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準確定位后進生變化的比較對象,應定位在與后進生前期學業相比的基礎上。這樣,教師就容易發現他們的進步,隨之也會對他們付出耐心和愛心,更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重視習慣培養的同時,還要抓住時機,有效地對后進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訓練,如計算題,哪位后進生算得既快又準,就給他在總分中加分。讓后進生產生上進心理,使他們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有成功的機會,從而激發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作文教學中,如果他們的作文通順了,錯別字少了,我們就給予“過關”,有新意的就表揚!把他們的習作張貼、打印,使他們也有露臉的機會。
3.加強后進生學法指導,共同培養良好習慣
后進生大多有不良的學習習慣,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法的指導更重于知識的傳授。在數學學科的學習中,我們主要采取以下做法:A.預習方法的指導。教師課前布置預習內容,要求學生在課本上把概念、公式劃出來,對不理解的內容標個記號,使學生養成邊讀邊劃邊批邊算的習慣。B.聽課方法的指導。要求學生上課做到 “一專三動”,即專心聽老師對重點難點的剖析和思路分析。勤于思考,積極動腦、動手,積極舉手發言,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認真做好課堂練習,認真聽老師講評及課后小結。C.復習方法的指導。在進行單元小結或學期總結復習時,引導學生對所學過的每個知識點、每章節的內容加以綜合歸納,寫出簡明小結,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
4.運用多種方法,培養后進生的學習能力
《兵法》云:“上下同欲者勝”。我們通過培養團結友愛,正直向上的班集體,來感染引導后進生,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特別是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知識水平基礎,把學生分成A、B、C 三個層面,在班級教學要求的前提下,設計不同層面的提問 作業,著力使學生“吃的飽”“剛剛好”“吃的好”。通過分析學情,設計臺階,鼓勵后進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如我在教《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時,我讓優秀生對2、3小節續寫,對那些后進生只要求其默寫相關小節。后進生學得有勁,充滿自信,優秀生同時幫助后進生做提高題,班集體也在整體前進。在班級考試后的評獎會上,設計班級優秀獎和班級進步獎,學生奮發向上的豪情油然而生!
作者單位:江蘇興化市陳堡鎮寧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