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偉偉
引言
網球運動歷史悠久,是世界上開展十分廣泛且深受人們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它被稱為“世界第二大球類項目”。建國以來,我國競技網球運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相比世界高水平尚有較大差距。回顧我國乒乓球、羽毛球等優勢項目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理論領先,以先進的理論正確指導訓練比賽實踐,是最為重要的成功經驗之一。當今世界網球運動在國際化、職業化、商業化、社會化趨勢推動下,技術戰術不斷創新,競技水平不斷提高。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國內、外有關男子網球雙打方面的資料。包括認真研究讀了《運動訓練學》《乒乓長盛的訓練學探討》等十余部相關書籍與期刊。
1.2 錄像觀察法
本文以布萊恩兄弟(1)、佩斯-達姆(17)、洛佩茲-貝達斯科(121)、諾爾斯-內斯特沃爾耶特-漢隸(68)等世界高手平雙打運動員為對象。
比賽錄像的分布情況
1.3 數據統計法
對獲得的統計數據進行常規統計分析,運用office辦公軟件軟件系統對數據進行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 基本單元競技過程的概念
基本單元競技過程是指在比賽中以發球開始,以參加比賽的雙方運動員某一方擊球失誤而告結束,它是構成一局比賽過程和一場比賽過程最基本的過程單位。
2.2 發球戰術系統分析
2.2.1 發球技術
由表看出發球是網球雙打中十分重要的單項技術,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發球局的勝負。同時規則規定第一次發球失誤不失分,可以進行第二次發球。這使得運動員在比賽中把發球作為開始打跨對方的銳利武器。發球的目的是要求直接得分或得到一次軟弱的回球,使對方處于被動不利局面,從而使本方掌握發球局的主動。
2.2.2 發球落點的統計
在優秀男子網球雙打比賽發球落點的分布中,內角、中路和外角等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內角一共出現一百九十一次。作為有效的發球,雙打與單打不同,雙打比賽必須考慮以兩個人的協作配合而得分。為縮小同伴的視線范圍,雙打的發球目標應以內角和中路為主,穿插發邊線球。同時,雙打發球比單打發球更重視準確性,特別應努力保證一發的準確性,因為一旦一發的成功率不高,那么二發最能給對方造成進攻機會。
2.3 接發球戰術系統分析
2.3.1 接球技術情況統計
由于受到對手發球的制約,接發球直接得分的次數很少。如果一味的進行接發球強攻,造成的失誤會很多,從而也就失掉了比賽。
2.3.2 接發球路線統計
從接球的線路來看,多數都是斜線,直線和中路都不是接發球方第一次擊球的首選,除非發球方的另一名球員提前作出了動作,這樣接發球隊員可能會選擇變線,從而為自己爭奪主動。
發球戰術過程、接發球戰術過程和發球落點在競技過程中各類技術運用的次數,反映了在制勝規律的制約下,各種技術在比賽中運用的特點。為確定單項擊球技術的訓練比率提供了科學的參考依據。
根據以上數據統計,我們要想在比賽中取得勝利起碼要具備以下發球方的戰術原則:
一發成功率在80%以上,發球要深,每一分發球前與你的同伴商定發球的落點,每次發球時力求發球上網。
發球是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行動,不受對方任何干擾,而對于接發球一方來說,只有在對方發球之后,才能知道該用正手還是反手,帶側旋或是上旋,或采用其他戰術。面對變化難測的發球,接發球戰術方式的選擇處于被動地位。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3.1.1 基本單元競技過程是指一分的比賽過程。它以發球開始,以參加比賽的雙方運動員某一方擊球失誤而告結束。
3.1.2 優秀男子網球雙打基本單元競技過程分布特征
基本單元競技過程多拍結構分布形態呈正偏態分布;集中分布區為第一至第二十三拍競技過程; 80%集中分布第一至五拍。
3.1.3 優秀男子網球雙打制勝規律
優秀男子網球雙打比賽制勝的機制在于雙方運動員發球戰術系統的得分能力優于接發球戰術系統的得分能力。
3.1.4 優秀男子網球雙打基本單元競技過程技術運用特征
發球戰術過程與接發球戰術過程技術運用均以截擊和抽球為主。
雙打的發球落點以內角和追身為主。
3.2 建議
3.2.1 加強男雙在前五拍回合的對抗,并由此可衍生出發求戰術過程前四拍和接發球戰術過程前四拍技術銜接以及戰術意識的培養和訓練。
3.2.2 對發球與各種站位的關系及其所能演變出來的各種戰術,進行深入的研究,以鞏固發球戰術過程的制勝優勢。
3.2.3 競技過程中應加強發球上網、發球落點等訓練,為掌握比賽主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莆田文獻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