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璐
一.高校校園精神文化的作用
1.傳承
校園精神文化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發展的歷史積淀過程中所形成的,其中有許多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文化和教育理念,當前建設高校校園精神文化則是在當前的發展下接受前人的智慧和傳承我國大學歷史發展中所體現出的優秀文化。與此同時,在這個多元文化發展的世界,傳承也是以開放的心胸,廣泛吸納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
2.育人
建設校園精神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校園精神文化對人的素質包括學生的專業素質、道德素質、體質和體育精神、審美意識、心理素質等各個層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精神文化其固有的陶冶性、教育性使學校形成一種優良的精神氛圍,從而使校園人具有某種特有的精神特征,學生和教師在自覺和不自覺的過程中提升自己。
3.創造
“學校文化傳統是學校師生在教育實踐中長期創造積累形成的,但學校文化不是靜態不變的,不是消極地接受從前創造的傳統,而是與時俱進,不斷地根據時代的要求和新的形勢創造新的學校文化。” 作為學校文化核心的精神文化也是如此,精神文化要具有現代意識,能體現時代精神,在建設高校精神文化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其中的誤區和錯誤,進行指導改進,創造出新的理念,推陳出新,更好的指導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設,促進高校的發展。
4.激勵
校園精神文化主要在于營造一種氛圍,使學校處于一種環境舒暢、人際關系融合、生活朝氣蓬勃的氛圍當中,激勵學生開拓進取,不畏艱難,自覺地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形成一種人人以學校建設為己任,人人
關注自己修養的校園氛圍,學生努力學,教師努力教,不斷地取得新的成績。
二、高校精神文化建設的誤區
1.重外不重內,形式主義抬頭
一些學校校園網、廣播通訊、校報雜志做得很好,但是真正能體現在師生身上的精神卻不見了,尤其是在當前高校評估的影響下,一些學校為了“創品牌”、“提質量”、“爭先進”,不斷地進行整改,但學生和教師真的在整改中提升了么?一個簡單的例子,一所高校在迎評促建的過程中創辦了自己的校歌,可是在調查中卻發現,學生中很多不知道自己的學校有校歌,更不知道學校的校歌是什么。校歌本來代表了一所學校,代表了一所學校的文化,是催人向上,促人奮進的精神動力,但如此的校歌卻毫無意義,失去了其應有的作用。
2.治標不治本,根本認識不足
在高校精神文化建設中出現過學風不正,師風不嚴,學術不規范等有悖于精神文化建設的現象,針對這樣的情況高校都進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學生中加強精神文明教育或開展精神文明活動,但是這樣的措施效果并不明顯,一些社團活動把活動宗旨和內容吹得天花亂墜,一些活動也只是形式上開展,最后都偃旗息鼓,這主要是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就好像一所學校的校訓是“崇德、博學、團結、創新”,這是高校精神的體現,但是學生和教師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需要的是學生和教師有多大的意愿去實現,如果沒有讓學生意識到去實施的意義,即使天天掛在嘴邊,看在眼前,這依舊是八個簡單的漢字而已。
3.動力不動行,缺乏生命體驗
只有體驗才能為精神文化建設確立起內在的生命基礎。“心靈具有內在性,心靈只有靠體驗和理解才能把握,沒有真切的體驗,沒有同情和理解,心靈是不可接近的。教育只有把通向心靈之路引入學校的教育生活,才能最后達成生命教育的精神境界。” 而在當前的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卻忽視了精神文化的體驗性,沒有體驗性,精神文化就不能得到更好的建設。就像在我們學習《長征》所帶給我們的精神時,即使我們把課文背的滾瓜爛熟,理解的深入透徹,依舊無法體會其中所帶給我們的堅強、執著等精神,沒有通過真正的體驗,很難真正的內化為一個人內在的態度、情感和行為。
三、高校精神文化建設的對策
1.外顯和內隱辯證統一,共同促進高校精神文化建設
高校精神文化包括內隱和外顯兩種形態,在建設過程中要將內隱和外顯有機結合在一起,共同構建,避免只重視高校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態,而忽視精神文化建設最主要的方面。內隱是學校精神文化首要的存在形態,精神文化只有內化到師生的觀念、意識、心態、態度之中,形成自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體現精神文化對于人的發展和學校建設的作用。
2.重視精神文化建設中的生命體驗,在行動中內化
精神文化建設內在的生命基礎是體驗,只有能過體驗,通過人自發的生命本體的切實體驗,才能真正反映出精神文化建設的實質。高校的學生和教師都是有能力有文化的成人,理解能力也高,他們能夠自發的或者在活動組織下去進行體驗,在體驗中喚起對生命和人生的思考,從而自學的趨從學校的主體價值和精神。
3.培養師生參與精神文化建設的主動性
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中要利用第二課堂、職業道德教育、網絡文化等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師生意識到學校精神文化教育對于自身各方面素質提高的作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不僅能對他們進行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引導、性格的培養、意志的鍛煉,提高思想道德素質,也能夠幫助學生抵御低級的、腐朽的、不健康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觀念和審美理念等。
4.將軟制度規范化,以硬指標指導高校精神文明建設
相對于校園制度文化,校園精神文化可以稱之為軟制度文化,將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制度化、規范化,建立和完善校園文化建設檢查評估制度,把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納入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評估體系,加強對校園網站、社團的管理,舉辦高水平的交流活動,根據師生的興趣和特點舉辦各種高雅嚴肅的精神文化活動,讓師生在體驗和規范中提高自己的生存意識,促進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潘懋元,王偉廉.高等教育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
2.劉德宇.高校校園文化發展論[M].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