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慶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自主學習的能力強不僅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而且也能促進課堂的學習氣氛。但是,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上課常用講授代替一切,單獨傳授知識,而不注重能力的培養,學生習慣于跟老師后面走,學生離開了老師寸步難行,因此,小學基礎課程改革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我們有待解決的問題,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啟發誘導 激發興趣
自學活動是學生獨立完成某一具體任務的過程,我們教師要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近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學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來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并通過活動來引導學生的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為此,在課堂上,我首先尊重學生,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同時,通過課前談話,讓學生感知教學內容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指導閱讀 探索學法
“自主學習”的關鍵是切實加強學法指導,指導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對學生的學法的指導要具體明確。要讓學生掌握一套“自讀自學”的方法,按程序、方法去讀、鉆研、思考、理解,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習效果。學法指導,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具體方法,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根據學習內容的特點和自身條件選擇方法。俗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確,有了捕魚的本領自然就會較容易地吃到魚了。
三、創設氣氛 引導討論
學生在自由閱讀之后,經常在某個問題上引起爭辯,也就是對有分歧的問題引起討論。學生能夠討論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給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并引導他們的討論,盡量讓學生發表見解,有幾種說幾種,然后引導他們分析、比較,從而得出最佳答案。從而通過互相討論,增加了課堂上的信息量,有助于學生全面地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互相交流,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相互競爭的精神。
四、重點講解 歸納總結
學生討論結束后,有時為某題相持不下,在教師的點撥下,只有少數學生能理解。如此一來,教師就應意識到問題的難度,應集中講解,教師不但要把不能統一的問題統一起來,而且還要指導學生對整個自學過程有一個歸納:把零散知識集中起來,糾正錯誤,把學生認識不到的內容補講出來,便于學生知識的系統化。
總之,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下,在指導小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還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待我們去發現、研究。只要我們認真地從實踐中摸索,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才能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得到較大的收獲。
作者單位:河北省三河市行仁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