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杰
利用雄厚的外匯儲備換取稀缺性、戰略性資源投資不僅是國際經驗,也應當成為我國用好外匯儲備的一個重要途徑。利用外匯儲備,支持我國能源公司“走出去”,投資海外能源項目可以增大外匯儲備投資功能、長期穩定地保值增值,保證國家能源安全。
外匯儲備未得到充分利用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仍以美元儲備為主。早在2002年我國政府就采取了相應措施,使近年來的美元儲備比例趨于下降。但是,仍占較大比重,而絕大部分的美元資產仍主要以美國政府債券、機構債券和公司債券三種形式存在。在管理上,堅持安全性、流動性與盈利性的原則,不以短期盈利為目標,更不參與外匯和債券市場的投機炒作活動。這一管理方式是符合外匯儲備的本質特性和通行原則的。
但是,目前面臨的問題是:(1)面對美元不斷貶值的趨勢,外匯儲備保值增值有限;(2)目前的外匯儲備數量已經遠遠超出進口支付的需要。對于我國來說,作為支付功能和應急需要的外匯儲備應在5000-7000 億美元,有越來越多的外匯儲備未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更未通過多元化投資途徑實現增值。
利用我國目前的外匯儲備優勢,支持海外石油、天然氣和鈾等重大能源項目投資是一個具有長遠意義的戰略選擇。筆者認為通過建立專門的能源基金與能源投資公司幫助有實力的中國公司走出去是可以考慮的方式。
建立海外能源投資基金
主要鼓勵國內有技術實力的公司進入中東、非洲、里海和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油氣新探區,開展較大規模的勘探開發活動;支持這些公司進入富有前景的深海油氣勘探,深海技術與裝備研發項目、天然氣項目開發以及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等海外新領域,搶占戰略性的資源。
同時,支持具有重大價值的科研項目開發和人才培養,支持國內企業進入海外油氣戰略區和新領域急需的先進技術、裝備制造、設計以及研發機構和知識產權,還可以在國內外建立大型聯合科研中心,引進大批國際關鍵人才。這些投資的成果在于形成油氣產業急需的無形資產,形成長期回報。
為了便于統一管理,可以將海外能源投資基金歸屬中國投資公司,但是必須由專業能源投資專家組成的“海外能源投資公司”經營。目前我們缺乏國際化的綜合性投資管理人才。當前宜采取能源專家與投資專家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工作。作為運營主體“海外能源投資公司”代表中國投資公司直接負責海外能源項目投資運作。海外能源投資公司支持一批國內外的能源公司,考慮在政治環境穩定、對我友好的國家,購買一些大型已發現或具有現成儲量的大油氣田資產或具有極大潛力的油氣藏、煉油化工設施、大型船隊及大型工程技術服務設施;或通過控股或參股方式,購買周邊國家的大型天然氣儲量或資產(包括LNG 和氣變油資產),鈾礦以及加拿大油砂項目。
建立海外能源投資公司,開展國際油氣股權投資,有別于目前國內國家石油公司的投資行為。因為海外能源投資公司主要從事資本運作,不從事直接作業;主要從事股權投資,開展具有極大增值潛力的重大油氣項目的前期開發和基礎設施項目的長期投資;該公司的投資具有高回報后的撤出機制。況且,以專業基金方式,開展商業化的國際投資是國際慣例,易于被國際上專業能源基金吸收,跨國投資障礙較低,投資國際能源公司和重大項目比較容易,可以避免目前由我國國家石油公司直接投資帶來的政治障礙等問題。
有效利用外匯儲備,通過向資源國提供有條件的貸款,推動國內高質量的設備和技術出口,形成“黑字環流”效益,或開展更多的“貸款換石油”的安排,是一個重要的選擇。這種貸款模式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具有廣闊的市場,也有可能進入東歐和南歐等轉型經濟地區和國家。
支持國企、有實力的民企海外能源投資
國有能源公司的海外投資資金需求巨大,他們可以從多方面取得資金。外匯儲備也可以配合他們的海外投資。像中海油服公司收購挪威深海鉆井公司的行為,就是一個值得投資的項目。
為了充分利用境外能源資源,今后外匯儲備也應考慮支持一批具有實力和經驗的民營企業。目前國內一批民營企業已經聚積了比較大的能力,經營手段靈活,占領了一些戰略合作機會。但是,進一步的投資合作缺乏強大的資金后盾,因此規模偏小。中國投資公司或所屬的海外能源投資公司在建立嚴格和完善的風險評估和監督制度下,通過商業方式,支持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海外投資。▲(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學者。)
環球時報200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