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霞
摘要:獨立學院的學生有著和母體高校的學生不同的特點,思政老師應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和定位在教學上進行創新: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教學理念;組織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教學內容;開發多媒體教學資源,采取多元互動式教學法激活思想政治課教學。
關鍵詞:獨立學院;思想政治課;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9)08—0137—02
獨立學院是普通本科高校依據教育部《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的規定,由普通高校優質辦學資源與優質社會資本相結合形成的本科層次的高等教育機構。這是一種新型的辦學模式,這也使得獨立學院的學生與公辦高校的學生相比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方面有積極要求進步、積極思考問題、思想活躍等優點,有渴望參與社會、融入社會、掌握知識、鍛煉能力等良好的夙愿;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著知識功底薄弱、理論學習興趣低、功利主義追求日益盛行,感受能力減退、情感淡漠、要求進步的行動弱于想象等不利因素。這些不利因素正日益滲透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中,阻礙著他們和諧人格的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集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觀教育三大功能于一體的課程,承擔著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其實效性也主要體現這三大功能的實際效果上。因此,針對新的學生群體,作為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把創新作為提高思想政治課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在教學觀念、內容、方法和手段等各方面大膽創新,不斷開拓“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新局面。
一、教育理念創新:以為學生服務為宗旨
獨立學院的學生社會活動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都表現出較強的意識和潛力。但因為是降分錄取到獨立學院,挫傷了他們的自信心,產生了“能力不足、低人一等”的感覺,他們更需要獲得尊重和關愛。所以,作為政治老師要把“以人為本”的思想轉變為“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并以此來統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一)尊重大學生的人格
雖然獨立學院學生的知識功底比較薄弱,但他們也是有主見、有感情的人,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真誠地溝通,盡可能營造民主、平等、開放的氛圍,讓同學們暢所欲言,即使遇到有的學生說“怪話”、唱“反調”,說一些過激的言論,也不要指責,這正是他們自我意識的反映,思想困惑的折射,對此只能采取疏導的方式。同樣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獨立的個性,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考方式,甚至有著自己獨特的天賦。教師要學會因材施教,愛護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造欲。
(二)關注學生靈魂塑造
對學生靈魂的塑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以尊重關心學生的現實需要,特別是精神需要為邏輯起點;以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品味、進而豐富他們的心靈世界為價值趨向;以構建精神家園、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指向。獨立學院的學生有著更加沉重的心理負擔,他們不同于普通公辦學校學生,沒有國家和政府在經濟上的幫助,不能享受各種優惠待遇,得不到全社會的認同。據調查,有超過半數的獨立學院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主要包括自卑、焦慮、困惑等等,這些心理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給學生的精神蒙上了陰影。因此,政治教師首要的任務是必須主動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關心學生的現實需要,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困惑,他們才能感受到學習的興趣,愿意學、樂于學。
二、教學內容創新:把握針對性和增強時代感
目前,我們國家并沒有專門為獨立學院學生編寫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他們和母體高校的學生一樣使用著同樣的課本。然而,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對人生和前途的打算存在很大的差異。如果按照思想政治課傳統教法,把調子定得很高,教師向學生灌輸過多的理論知識,勢必會產生“老師講得一頭汗水,學生聽得一頭霧水”的情況,讓本來就文化基礎薄弱的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這就要求思政老師根據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和定位,靈活運用教材。
(一)把握針對性
思想理論教育的有效性是與教學的針對性成正比,只有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才能提高有效性。獨立學院開設的專業大多數是緊跟市場的需求,當前思政老師應根據知識經濟時代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發展特點及人才培養的要求,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豐富的教學內容,進行提煉、調整、歸納、更新,有針對性地構建教學內容,讓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比如在思想品德修養和法律基礎課中,法律教學應突出學生專業的需要。經濟管理類專業可強調與本專業相關的經濟法包括公司法、合同法、稅法、企業法等,而文科類專業可突出知識產權法中的有關內容。
(二)增強時代感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要及時增加合乎時代趨向的新思想、新觀點,充分體現時代特色。這在教學中就要求既要聯系當前世界政治、經濟、科技發展的新情況,又要聯系我國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經驗及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新形勢,努力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充滿感召力!比如在講授“建設創新型國家”這部分內容,教師可以選取青藏鐵路、鳥巢、水立方等時代感強的案例展開說明。除此之外,根據形勢的發展和現實的需要,獨立學院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還可以以發生在學生熟悉的或學生身邊的事情作為道德教育資源來增加臨時性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消除和解決大學生存在著的心理障礙、思想困惑和道德難題。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討論的興趣,讓學生從“厭學”到“樂學”,讓學生感覺到來上課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三、教學方法創新:注重多元化
獨立學院的學生大部分來自本省經濟較發達的城鎮或地區,家庭條件和社會背景好,父母普遍文化素養較高。這些學生從小受家庭環境良好的熏陶,入校后,表現出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強,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要求也相對比較高。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需要出發,不斷變革教學策略,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互動式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一)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
獨立學院的學生雖然文化基礎知識相對薄弱,但是他們基本是伴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長大的,他們仍然崇尚創新,關注新技術,包括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等,而且非常希望嘗試,希望能夠運用新的技術手段來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創新知識。所以,在教學中,必須改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一講半天”的狀況,充分利用已有的音響媒體、聲像媒體、計算機教學系統等多媒體設備、網絡設備,在課堂教學中增加錄像、錄音、影視資料、幻燈資料等各種教學軟件,這不僅能加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而且能將教科書中抽象的概念、術語、理論論證過程還原為具體生動的事例或演示過程,大大縮短學生感知和理解知識的過程。特別是對一些重點問題、疑難問題,可選擇性地放映一些優秀影片或文獻資料片,如《大國崛起》、《復興之路》等以形象化的畫面來展現教學內容,使教學過程顯得更加生動、直觀,從而增強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趣味性、滲透性和感染力。
(二)運用多元互動式教學法
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創新,只是教學環節的一個方面,要想真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還必須進一步研究,全面加強教學環節。多元互動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都發揮積極性、能動性,創設有利于教學的愉快、和諧的多元互動情境,促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和投入,從而達到相互促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
1.典型案例互動法。典型案例互動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精心組織典型案例,通過案例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政治理論的互動方法。在此,案例的選擇需注意:一是緊貼教學內容,不能偏離教學目的;二是案例本身具有趣味性,能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如在講授“新農村建設”這個問題時,教師可通過日本和韓國新農村建設的比較,引導學生反思中國的新農村建設,同時向學生播放有關中國華西村的錄像,讓學生在看中想,想中看,進一步分析和探究新農村建設的意義、要求以及前景等。這樣的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學生興趣盎然,學習效果顯而易見。
2.置疑啟發互動法。置疑啟發互動法是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設置疑難問題,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互動方法。教師是問題的設置者,解決問題的引導者,學生是解決問題的主人。如在講授“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時,教師可從多角度提出有關環境污染后出現的種種問題:赤潮和酸雨是如何產生的?中國為什么限用塑料袋?你感覺到環境污染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了嗎? 這些問題連串給出,讓學生深入思考當今社會的環境問題,這不但幫助學生理解黨中央提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意義,同樣也能使“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觀念”化為同學們的實際行動。當然,在實際教學中這個方法更多的是要和課堂討論法結合起來,從而更能提高課堂效率。
3.角色模擬互動法。思想政治課的傳統教學主要是以教師講為主,教師是教學的主導,這樣課堂教學的理論,往往顯得蒼白無力,學生時常難以理解甚至懷疑,而讓學生成為主導,通過具體實踐獲得的親身體驗,卻具有不可言喻的說服力。獨立學院的學生有善于表現自己的特點,教師可以選取某些專題,讓學生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如上臺演講、訪問專家、實地調查等,既可以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開闊視野,也可以讓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實現理論和實踐的互動。
參考文獻:
[1]顧海良,佘雙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2]孟憲東,高東.應用型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7.
[3]黃建紅.獨立學院思想政治課快樂教學探究[J].湖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3).
[4]林日英.運用多元互動法激活思想政治課教學[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6,(8).
[5]梁迎春,趙愛杰.獨立學院學生心理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8,(3).
(責任編輯/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