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仲瑋
摘要:循環經濟的產業體系包括三個層次:小循環、中循環和大循環。而小循環的構建要從三次產業的微觀主體:農戶、工業企業和服務業企業出發。農業上,應該建立以農戶為基礎的農業小循環;工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在生產的過程中減少污染;服務企業從服務主體、服務對象和服務途徑的角度來實施綠色化,以使整個服務業符合循環經濟的原則。
關鍵詞:循環經濟;個體農戶循環;清潔生產;綠色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F20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9-0100-03
一、循環經濟及循環經濟產業體系
循環經濟的概念由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在1962年提出,近年來才逐步成為一些國家處理環境與經濟關系的首選模式。“循環經濟”這一術語20世紀90年代中期出現在中國,學術界在研究過程中從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技術范式、人與自然、經濟形態和增長方式等角度對其作了多種界定。本文中,循環經濟是指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目標,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物質閉路循環和能量梯次使用為特征,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方式運行的經濟模式[1]。
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是以物質要素循環利用關系為紐帶的產業體系,是指若干具有物質循環利用關系的產業構成的整體。其中,物質循環利用是指人類對物質功能特性的多次利用,而且以經濟活動形式進行的利用,不包括自然環境對物質的恢復活動。不同物質或同一種物質不同用途,其循環利用方式會有所不同,按物質流動范圍可分為小、中、大循環[2]。
本文以下內容就是從微觀層面來論述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的構建。
二、個體農戶小循環
農業的主體大多數是農民,組織形式多為家庭、農戶模式,主體分散,缺乏規模經濟支撐。所以要想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就要從這些微觀主體著手,構建個體農戶的循環形式。
個體農戶小循環的建設有三個層次:
1.農業產業內部層次物能相互交換,互利互惠,達到廢棄物排放最小化。如種植業的立體種植,其中最典型為將果樹、藥材、經濟作物間作。在果樹幼齡期,間作花生、大豆、辣椒、藥材等經濟作物,既保水養土,又可以冬天保溫、夏天降溫,實現了以短養長、長短結合、效益倍增的目標。
2.農業產業間的層次相互交換廢棄物。如種養殖業復合模式。種養殖業復合模式也存在著物質代謝和共生兩種類型,以基塘復合模式為代表的模式,主要表現為物質的代謝或循環過程;以稻鴨系統為代表的模式,表現為營養物的共享。
基塘復合模式。在我國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可以發現類型眾多的基塘模式。雖然種在基上的植物類型不同,養在塘里的魚也有很多品種。但是,物質的循環方式和原理則是一樣的。這種模式根據基上種植的植物又可以細分為很多種。桑基魚塘是最基本的物質代謝類型,魚塘養魚,塘泥為桑樹成長提供肥料,桑葉為蠶提供糧食,蠶的排泄物為魚提供飼料,形成一個物質流的循環。蔗基魚塘:這種結構系統簡單,有一定的水陸相互作用,嫩蔗葉可以喂魚,塘泥肥蔗。在一些地方還有蔗基養豬,蔗葉、蔗尾、蔗頭等廢棄物用于喂豬,豬肥用于肥塘。此外,還有果基魚塘、花基魚塘、雜基魚塘等類型。
稻鴨(魚)共生模式。在我國南方一些水網地區,水稻是一種主要的糧食作物。在長期的實踐中,勞動人民探索出豐富的稻田生態模式,如稻田養魚、稻田養蟹、稻田養蝦、稻田養鴨等。稻田養鴨是一種人造的共生系統,它依照生態學原理,利用了動植物之間的共生互利關系,充分利用了空間生態位以及鴨的生態學特征,并運用現代技術設施,將鴨圍養在稻田里,讓鴨和稻共同生長,以鴨捕食害蟲代替農藥治蟲、以鴨采食雜草代替除草劑,以鴨的糞便作為有機肥料代替化肥,從而實現以鴨代替人工為稻田防病、治蟲、施肥等目的。
農業產業間的層次相互交換廢棄物,使廢棄物得以能源化、肥料化和飼料化,還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量,控制了農業污染,保護了生態系統,同時還增加了經濟效益。
農產品消費過程中和消費過程后層次的物質和能量的循環,以沼氣為紐帶的各種模式則屬于這種。
北方的四位一體模式。以生態學、經濟學、系統工程學為原理,以土地資源為基礎,以太陽能為動力,以沼氣為紐帶,種植業與養殖業結合,通過生物質能轉換技術,在農戶的土地上,在全封閉的狀態下將沼氣池、豬禽舍、廁所和日光溫室組合在一起,故被稱為“四位一體”模式。簡言之,就是建大棚利用太陽能養豬養雞鴨、種植蔬菜,用人畜糞便做原料發酵生產沼氣用于照明,沼渣做肥料又用于種植,從而形成四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以解決農村的能源供應,改善農民的衛生和生活環境,又可以減少農作物和蔬菜生長過程中農藥化肥的使用。
西北“五配套”生態農業模式。這種模式是解決西部地區干旱地區的用水,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模式。它以土地為基礎,以沼氣為紐帶,形成以農帶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結合的配套發展和良性循環體系。即凈化環境、減少投資、減少病蟲害,又增產增收增效。
以沼氣為紐帶的模式可以把種植業和畜牧業連接起來,這樣就形成了以牧為主、農牧復合的生態循環經濟系統。這種復合型循環途徑適宜面廣,小可以到農戶庭院,大可以到大型的養殖場、農場。
三、工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
國際公認的聯合國環境署關于清潔生產的定義是:清潔生產是一種新的創造性思想,該思想將整體預防的環境戰略持續應用于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中,以增加生態效率和減少人類及環境的風險。對生產過程,要求節約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削減所有廢物的數量和毒性;對產品,要求減少從原材料提煉到產品最終處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響;對服務,要求將環境因素納入設計和所提供的服務中。
以往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形成了發展生產必然造成環境污染,然后治理的模式。但這種模式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清潔生產就是要揚棄末端治理的弊端,把污染物消除在生產過程中,從而在源頭上預防和削減污染。清潔生產不僅是對生產全過程的控制,還包括對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全過程的控制。
1.在產品設計階段實施生態設計。產品設計不僅要進行經濟可行性分析,還要進行生態效益分析。要求企業盡可能根據產品生命周期分析、生態和環境的要求,開發出低能耗、低污染或無污染、可再循環和能夠進行安全處置的產品。
2.企業在采購物資時,優先考慮可再生的清潔的能源,采購標準化的元件。選用產品原料時,禁止使用某些危害或風險極大的污染物質,尋找相應的無害替代物,選用清潔能源和環保型原料;或是改變產品的生產原料,從源頭直接降低污染的潛在機會。另外,還要減少原材料的消耗,盡量使用能夠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減少進入循環的物質量,保持有一定比例來自于回收后的廢棄物資源。
3.生產上,企業要大力推廣先進技術、設備,改造不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一切技術、設備。對那些耗能高、污染大的設備技術,企業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要敢于更新,甚至舍得放棄,采用少廢、無廢的生產工藝技術和高效生產設備。企業還應自主研發、創新先進技術,主要針對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棄物和廢棄物回收。
4.實行生態包裝、綠色包裝。綠色包裝指在商品包裝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突出考慮環境保護問題,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商品包裝。大多數國家在綠色包裝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1)包裝材料:選擇不含鉛、汞、錫等有毒成分的包裝材料,選擇可循環利用的包裝材料,選擇可降解的包裝材料,采用可回收再生的包裝材料;(2)包裝結構設計:采用零度包裝,精簡包裝,采用可循環重用包裝,采用可拆卸性包裝結構。
5.綜合利用廢棄物。這里所說的廢棄物不單是指生產系統最終產生的廢棄物,還包括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中間物。企業可以通過拓展產業鏈和組織企業內部物料循環來綜合利用廢棄物。拓展產業鏈主要是為了解決中間物的問題,這些中間物雖然不能利用于原有的生產系統,但仍具有經濟價值。在結合企業自身條件的基礎上拓展產業鏈,開發多產品聯產系統,改變單一的生產路線,充分利用生產路線中的中間產物,利用其為原料開發新型生產工藝,生產新的產品,在為企業解決廢棄物的同時,獲得新的經濟效益。一般來說,企業內部物料再生循環包括幾種情況:(1)將流失的物料回收后作為原料返回原來的生產工藝之中;(2)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經適當處理后作為原料或原料替代物返回原生產過程中;(3)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經適當處理后作為原料使用于企業內部的其它生產過程中。
四、綠色化服務企業
雖然服務業提供的是無形的服務,但是,服務企業也需要綠色化。首先,有一些服務會直接產生廢物,直接影響到環境。如修理、印刷等會產生廢棄物;交通工具會排放含有污染物的廢氣;旅游觀光會對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帶來一定的損害等。其次,還有一些服務可能通過其決策對其他經濟實體產生間接影響,如銀行、財務、咨詢、保險等。
服務業是通過服務企業向消費者提供的服務來創造價值的。所以服務企業的綠色化要在服務產品的設計開發以及整個服務周期過程中,都要考慮服務主體、服務對象和服務途徑對環境直接與間接的影響[3]。
1.服務主體。員工是服務企業提供服務的執行者,服務企業的綠色化需要全體企業員工的參與。綠化企業員工是一個從上到下、普及的過程。
首先,企業經營者或者高層管理者應該有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和綠色化的理念,制定企業的綠色發展戰略;其次,通過培訓和教育,使普通員工樹立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綠色服務觀念,培養綠色責任感和綠色創新能力,自覺地開展綠色服務活動。如教師下課后關閉日光燈,飯店的師傅在烹飪的過程中注意節約用水,銀行的職員及時關閉閑置的電腦等。總之,只有在綠色服務的理念融入到經營理念中,綠色服務成為全體員工的自覺行動,將企業的發展與自然環境保護以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時,服務業循環經濟的實現才有可能。
2.服務對象。服務對象是指服務的消費者,要想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消費者就必須有綠色消費的觀念,使綠色服務有生存的市場。誠然,消費者綠色消費觀念的形成,需要全社會素質的提高。但是,企業在直接面對消費者時,有培養消費者綠色消費觀念的責任。
第一,企業需要制定消費者能夠接受、認同的綠色產品價格。一般情況下,綠色服務由于綠色化的投入會導致成本上升,但它對顧客的滿足程度也較高,其價格可以稍高于普通價格。面對我國居民平均收入較低的情況,企業在定價時要考慮顧客的環境意識、顧客愿意為環保付出的代價、成本和競爭,制定一個消費者有能力消費的價格。第二,企業可以通過廣告、公關等營銷手段進行綠色消費宣傳,樹立企業的綠色形象,開發綠色品牌,取得綠色活動,培植綠色市場來引導消費者的綠色傾向。
3.服務途徑。服務業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必須要依賴一定的有形物質,而且還會產生一定的廢棄物。企業在最初選擇設備或者物品時,就要把環境因素考慮在內,使用具有良好性能、能耗少、資源利用率高、對環境無污染且易于回收處理的設備或材料。如醫院采購使用副作用較小的綠色藥品,銀行購置使用低能耗、低輻射的綠色電腦,旅店使用無污染的客房裝修材料,學校使用低能耗的日光燈等。企業在處理廢棄品時,要遵循循環經濟的要求,對廢物化害為利,使之返回到企業內部服務的系統中,或者與生產企業建立聯系,使在服務系統沒有作用的廢棄物充當生產企業的原料。服務企業的這些綠色實踐活動綠化了企業服務過程,達到了企業綠化行為的目的。
要想構建完整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真正實現循環經濟,除了微觀小循環的構建外,還需要加強中循環和大循環這兩個層次的循環經濟建設,只有各個行業、各個部門全力合作,共同努力,在全社會的大力配合下,才能使經濟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