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瓊 張玉蕓
楊曉瓊 張玉蕓
(云南財經大學,云南 昆明 650221)
中圖分類號:D632.1 C9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9-047-01
摘要:以云南艾滋孤兒為例,分析了云南艾滋孤兒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政府在救助艾滋孤兒時,應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實施”的模式,充分發揮政府在完善法規政策、提供法律援助和打擊犯罪,提供、配置和整合社會資源等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艾滋孤兒;法規政策;社會資源
艾滋孤兒,在全球范圍內一個不可忽視的弱勢群體,隨著艾滋病的不斷流行和蔓延,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威脅。
一、云南省艾滋孤兒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
云南省地處西南邊陲,與世界著名毒品種植、加工地“金三角”相毗鄰。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大量毒品從邊境涌入我省,毒品又誘發諸如艾滋病之類的各種疾病的大量滋生,至2007年底,云南省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7325例、艾滋病病人7630例、死亡4525例。艾滋病的蔓延,造成邊境線上的大部分家庭父母雙亡或父親死亡、母親離家出走,其子女成為無家可歸的艾滋孤兒。根據衛生部門提供的感染者情況,經民政部門調查核實,截止至2006年,全省艾滋孤兒總數約為1000人,其中德宏州占絕大多數,思茅市、臨滄市、保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昭通市也有少量分布。在這近千名艾滋孤兒中,父母雙亡的有286人,單親家庭的有311人,父母雙方感染艾滋病尚未發病死亡的有354人。這些孤兒絕大多數分布在農村,年齡多在5-15歲之間。
由于身份和所處環境的特殊性,這些艾滋孤兒面臨著諸多方面的難題:
1.基本生活難以保障。由于大多數艾滋孤兒的父母都是因為吸毒感染上艾滋病,家中的財產大都被揮霍空,因此,生活處在極度貧困之中,連基本的生活保障都無法滿足。
2.健康面臨嚴重威脅。基本生活保障的缺失,導致大多數艾滋孤兒營養不良;而長期被忽視,也使艾滋孤兒很容易漏種計劃免疫;加之受到歧視,使其更容易被醫療衛生部門排斥并難以獲得醫療保健服務。
3.文化教育普遍較低。經濟困難是導致艾滋孤兒輟學的直接原因。此外,為養家糊口而提前工作、受歧視而不愿意到學校、失去父母的管教約束而不能堅持學業、對生活失去信心而無心上學等都是艾滋孤兒無法完成學業的原因。因此,與正常兒童相比,艾滋孤兒的科學文化素質相對要低一些。
4.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陰影。艾滋孤兒所受到的精神和情感傷害在他們成為孤兒之前就已經出現,并在成為孤兒后加重。
二、政府在救助艾滋孤兒中的作用
(一)完善法規政策、提供法律援助和打擊犯罪
法律保障是人權保障的基礎,要實現艾滋孤兒的人權保障,就先要實現他們的法律保障,政府必須逐步制訂完善有關艾滋孤兒救助的法規政策,建立健全執法監督機制,依法有效的保障艾滋孤兒的權益。
現今,云南省人民政府相繼出臺了《云南省艾滋病防治辦法》(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21號)、云南省13個部門《關于印發<云南省落實艾滋病防治“四免一關懷”政策和“一辦法六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和《云南省艾滋病患者遺孤、困難家庭生活教育救助辦法(試行)》等若干政策。2007年正式施行的《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條例》是國內首部針對本地禁毒防艾形勢需要出臺的地方性法規。以上法規政策都明確提出了對艾滋孤兒生活上的資助和教育上的優惠措施。
(二)提供社會資源
艾滋孤兒普遍缺乏必要的社會資源(包括財力、人力、物力、權力、能力、信息等)。特別是經濟條件的缺失,導致他們不得不面臨健康、教育、心理等一系列的問題,作為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者——政府,應利用其職能,通過各種渠道,為艾滋孤兒提供幫助,使其擁有足夠的社會資源來改善他們所處的境況。
除了保障其基本生活外,政府應著重考慮教育問題。當今社會,教育的不平等是最大的不平等。如果艾滋孤兒未得到應有的教育,則很難在社會上立。因此,政府應保證每個艾滋孤兒都有與其他孩子一樣受教育的機會。
另外,政府也應該為艾滋孤兒的父母(如果雙方或一方還健在且具備一定的勞動能力)提供就業信息、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完善勞動法律法規、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條件,使他們能夠平等地參與到生產勞動中去。這樣做有助于解決該人群的現實生活困難,為其增加一定的經濟收入,而且對艾滋孤兒來說,父母能像正常人一樣回歸到生產作業中會減少他們的自卑感和心理創傷。
(四)配置、整合社會資源,完善監督管理
政府作為社會的管理者,一項重要職能就是對各種有用的社會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協調整合。艾滋孤兒的救助是一項社會事業,需要社會各界群策群力來共同實現。在具體實施上,各種非政府組織尤其是民間團體應該發揮重要作用,而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對個人、家庭、學校、各種組織等社會資源進行整合,通過制度安排減少無序狀態,達到資源優化配置,實現救助效益最大化。
總之,政府應通過以上方式,形成有利于艾滋孤兒救助工作的社會環境,使艾滋孤兒救助工作真正取得實效,減少艾滋孤兒數量,幫助更多艾滋孤兒回歸家庭、學校和社會。在這方面,政府除了加大資金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對各種救助實施組織及個人進行宏觀的、間接的協調,對他們的救助工作給予支持、引導、保障和監督,切實保障艾滋孤兒能夠接受有效救助。
參考文獻:
[1] 許文青.中國部分地區6-14歲艾滋病致孤兒童生存現狀研究[J].社會福利.2005,(10)
[2] 許文青,季成葉,何景琳,李慧,張可,王濤.中國部分地區艾滋病孤兒問題初探[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4,(12)
[3] 安寧.中國現行艾滋孤兒救助安置政策[J].社會福利.2005,(4)
[4] 張慧.云南省艾滋孤兒救助問題的探討[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