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
國家重拳沖擊,擊碎力拓間諜門,不僅僅是揪出了吃里爬外的“內鬼”和外國公司在華刺探商情的“假洋鬼子”買辦,更曝光了國人一直漠視而又讓人震驚萬分的商業間諜竊密方式。
外國公司以入籍華人為代表,通過其復雜和嫻熟的人脈人情關系,對國內重點行業握有核心商業秘密的人士利誘拉攏,竊據核心商業機密,掌握中方底牌,以便在商業談判時占得先機,在市場上穩操勝券。
這種泄密風險幾乎遍及整個經濟領域,如海外上市企業按照海外資本市場的要求上報企業信息而泄密;如為了獲得海外風險投資而主動向其透露企業核心信息;如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時將外商投資者視作“上帝”,對外商沒有保留地提供商業信息;如保險公司的外資滲透;掌握核心機密的中國員工跳槽外企或移民海外等等。
上述可能泄密的形式,我們往往很不以為意,不僅缺乏保密的敏感性,甚至有時還津津樂道。也正因為如此,中國獨具知識產權的品牌和產業要么消失,要么被同化。我們的商業秘密大量喪失,引進來的產業核心技術人家卻守口如瓶。結果導致了在產業鏈上中國只是為外國打工的低端制造者,無法實現中國創造的轉型升級。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方國家在反間諜的做法上,幾乎是草木皆兵。在重點產業、重點行業、特殊人群等方面實行的是反間諜的“‘沙粒原理———‘沒有任何信息是太小的,沒有任何細節是不重要的?!保ǖ聡睹麋R》周刊誣蔑中國所言)以美國為例,美國軍工類專業只招收美國人,對于商業核心技術的保護更是實行從高管到一般工作人員層層設防,對于泄密者往往課以重罰重刑。
美歐等國近年來紛紛炒作“中國間諜”事件,政媒兩界幾乎是異口同聲。德國《明鏡》周刊甚至聳人聽聞地稱中國有80萬間諜人員,并制造中國留學生等同“中國間諜”的荒謬理論。這些論調盡管荒謬,但也折射出西方國家強烈的反諜意識。這種陰謀論更具有強烈的反諷意味———力拓事件表明,中國不僅不是間諜的“主產地”,反而是外國商業間諜“木馬屠城”的目標。
誠然,中國的反間諜工作不必像西方人那樣風聲鶴唳,但通過有效的教育啟蒙激活國人嚴守國家機密的意識,通過法治監管手段拉起一張阻遏反間諜滲透的網絡,將特殊行業特殊群體作為反商業機密泄露的重點還是必要的。
以力拓事件為契機,既然祭出反間諜的重拳,就不能收手,而且要打出漂亮的組合拳,讓潛伏在各產業、行業的泄密者和商業間諜浮出水面,并以此為警醒和涵養國人嚴守各類國家機密的意識。
更重要的是,保守秘密要一絲不茍守口如瓶,但對于發現的“內鬼”和間諜,卻要公開曝光,不能諱莫如深,更不能為間諜的“國籍”而諱。只有這樣,才能讓國人認識到反間諜和嚴守國家機密的重要性,更能讓西方國家閉嘴?!ㄗ髡呤墙K學者。)
環球時報200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