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②而涕③下!
古人的詩文中經常出現登高望遠、登樓感懷的題材。那些作品中,有朋友聚會的快樂,有思念親人的憂愁,有胸懷天下的壯志,也有著無處述說的孤獨和感傷……
①幽州臺:即薊(jì)北樓,戰國時燕昭王為了招攬人才建的一座黃金臺。②愴(chuàng)然:傷感難過的樣子。③涕:眼淚。
詩境淺說
前兩句,思緒飛翔在古今之間,時間上無比悠遠;第三句樓臺遠眺,天地蒼茫沒有盡頭;在這樣的環境下,第四句詩人感傷身世,被孤獨寂寞所籠罩,禁不住悲從中來。生不逢時的詩人胸懷大志卻又報國無門,想到這兒,他隨口吟岀了這首短詩。我們讀來似乎并沒有感到絕望無助,卻更多地被一種蒼茫雄健之氣所感染。大詩人杜甫稱贊陳子昂說,他可以和日月共存;大散文家韓愈更夸贊說,大唐詩文的興盛是從陳子昂開頭的。可見陳子昂在后來受到的尊重。
背景介紹
陳子昂自幼豪爽浪漫,后來飽讀詩書,官至右拾遺。他非常支持武則天的改革措施,但對不合理的弊政也多次進行批評。他的直言敢諫,經常遭武則天反感,還為此坐過牢。公元696年,契丹大舉叛亂,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討伐,陳子昂作為參謀,也隨軍出征。但武攸宜很無能,一開戰,先頭部隊就被滅了。危急之下,陳子昂請求分兵破敵,結果遭到武攸宜的拒絕,還被降了職。后來,陳子昂再次主動進言,又被降職。詩人一腔熱血,卻接二連三被打擊,無奈、傷心之下,詩人一個人登上了幽州臺……
(慕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