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子秦
民俗,一道斑斕多彩的人文風景線。走近它,去感受那一份份獨特的風情吧。
西安的各種特色美食和風味小吃中,無不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無論是名店盛宴還是街頭小吃,都會讓人們在品嘗美味佳肴的同時,感受到西安厚重的歷史和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牛羊肉泡饃是西安的特色美食之一,號稱“天下第一碗”。吃牛羊肉泡饃必須先把烙餅掰成豆粒小塊,配以鮮嫩的牛羊肉片、粉絲、蒜苗,用肉湯急火烹煮,湯鮮肉爛,饃筋味濃,色澤光亮,香味醇厚。食用時佐以辣醬、糖蒜和香菜,并講究從一處下箸,不斷“蠶食”,始終熱氣騰騰。據考證,牛羊肉泡饃就源于古代史書上多有記載的美食羊羹,再加上從絲綢之路西域客商帶入長安的烙餅,就形成這種獨特的美食。
被譽為“長安第一點”的千層油酥餅,以素油和面,反復盤繞成團,再搟制成餅入鍋烙熟,色澤金黃,層次分明,油而不膩,脆而不碎。據說千層油酥餅就是唐高宗專門讓宮廷御廚精制,用以賞賜從印度取經歸來的唐三藏法師的。
而綿軟適口、金黃甜香的黃桂柿子餅,相傳是李自成起義大軍開進關中,群眾用當地盛產的柿子烙餅,慰勞闖王的大軍而流傳至今。這種小吃用柿子和面,揉成金黃色的面團,再包進八寶糖餡,油煎成熟,是老幼皆宜的精美甜點。
西安最負盛名的老童家臘牛羊肉,卻和慈禧太后有關。據說慈禧在西安時一次外出,因為聞到老童家精制的臘牛羊肉香味而傳旨停輦,特意品嘗,龍顏大悅,不但讓老童家的臘牛羊肉名揚四方,連這個地方都由此得名“輦止坡”。
和慈禧太后相關的還有西安著名的“餃子宴”上的“太后火鍋”。在餃子宴的最后,一個造型優美的火鍋中,鮮美的濃湯沸滾,服務員煮進小珍珠般的餃子,然后連湯盛入碗中,如果碗中的珍珠餃子恰好是吉祥數字,客人們還能得到吉祥的祝福。據說這也是這位太后的“發明”。
源于宮廷御宴的餃子宴,餃子造型更是精巧玲瓏,一只餃子簡直就是一件精致的藝術品。有的像戲水的金魚,有的像乖巧的小兔,有的像欲飛的小鳥,有的像蓮蓬、核桃。花鳥蟲魚,蔬菜瓜果,再精心擺成吉祥美麗的圖案,色香形味四者俱佳,不僅讓人食欲大增,而且讓人大飽眼福。
西安面食中的臊子面,其歷史則一直可以追溯到周朝。相傳周文王殺死了一只蛟龍,為了讓廣大臣民都可以分享到這種美食,周文王就下旨把蛟龍肉切為小塊,然后烹制為“臊子”,每人分一小勺澆在面條上食用,這種風俗一直流傳至今。今天的臊子面,面條要“搟得薄如紙,犁(一種獨特的切面條的方法)得細如線,下到鍋里蓮花轉”。特制的“臊子”中有肉丁、紅蘿卜、豆腐小丁,碗中再放上青蔥蒜苗絲和切成小菱形的雞蛋薄餅,紅黃綠白,色彩斑斕,香味誘人。
面食是西安人的主食,西安簡直就是一個面條大世界。除了前面寫到的臊子面,這里還有手搟面、扯面、大刀鍘面、棋花面、擺湯面、油潑面、揪面片等等。最絕門的一種是只有西安才有的“biangbiang面”,外地人來吃這種面條,一般都不認識這個字。這里寫出的只能是這個字的讀音,因為這個“biang”字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專用字,計算機字庫里根本找不出來。“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頭彎……”關于這個字的民謠就有十多句長。歡迎大家來西安吃一碗“biangbiang”面,認上一個字,長點學問,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