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亞
春秋末期,齊王派晏子去訪問楚國。楚王想乘機(jī)侮辱身材矮小的晏子,一顯國威。在《晏子使楚》中,共有耐人尋味的五次“笑”。今天我們就來細(xì)細(xì)品味一番。
……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晏子來到楚國,楚王叫人把城門關(guān)了,讓晏子從這個洞進(jìn)去。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jìn)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話傳給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晏子見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晏子嚴(yán)肅地回答:“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fā)你來呢?”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您這一問,我實(shí)在不好回答。撒個謊吧,怕犯了欺騙大王的罪;說實(shí)話吧,又怕大王生氣。”楚王說:“實(shí)話實(shí)說,我不生氣。”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guī)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說著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著笑。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當(dāng)他們吃得高興的時(shí)候,有兩個武士押著一個囚犯,從堂下走過。楚王看見了,問他們:“那個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說:“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楚國的大臣們聽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來,以為這一下可讓晏子丟盡臉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jié)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yàn)樗敛煌瑔幔客瑯拥牡览恚R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yè),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楚王聽了,只好賠不是,說:“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楚王與晏子斗智時(shí),在第一回合進(jìn)城門時(shí)就被壓住了氣焰,覺得很丟面子。他就極力想挽回自己的面子,所以在第二回合中“冷笑”著發(fā)問:“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似乎胸有成竹。不料晏子針鋒相對,侃侃而談,直逼得楚王無奈,只好“陪著笑”。從“冷笑”到“陪著笑”,生動地展現(xiàn)了楚王從挑起事端的高傲到鋒芒被挫的尷尬。
再看晏子的笑。在第二回合斗智中,他面對楚王的挑釁,從容應(yīng)對,講完話以后還“故意笑了笑”。細(xì)細(xì)辨來,這里的“笑”表面上看是自嘲: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實(shí)際上是綿里藏針,顯示了強(qiáng)烈的自信。在這一回合中,楚王的笑與晏子的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第三回合中,楚王又是“笑嘻嘻”地問晏子:“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大臣們也都跟著“得意洋洋地笑起來”。他們都以為抓住了齊國的把柄,有嘲笑晏子的資本了。但是晏子思維機(jī)敏,巧舌如簧,妙語連珠,以淮北淮南的柑橘之喻,予以有力的駁斥,使楚王也“只好賠不是”。由此可見,這里的兩個“笑”除了顯示楚王和大臣們的無知以外,還對他們的洋洋自得之態(tài)予以了強(qiáng)烈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