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石紅
“民以食為天”,充足的食物來自何處?首先來自農耕。今天讓我們走進瑰麗的農耕文化歷史畫卷,感受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文明之光
勞動,特別是早期先民的農耕勞動,看似尋常,卻在人類文明史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勞動創造了人類
讀過《蘇菲的世界》的同學,一定還記得蘇菲收到的神秘信件中的問題:“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是呀,世界從哪里來?人類從哪里來?
在中國,有著女媧造人的傳說;在西方,則有上帝造人的傳說。

人類究竟從哪里來?科學家、思想家們這樣回答:
沒有理由懷疑,人類起源的一種情況是從類人猿逐步變化而來,另一種情況是和猿類由同一個祖先分支而來。——赫胥黎
勞動創造了人本身。——恩格斯
從猿變成了人,猶如黑夜中燃起了一盞明燈,從此,人類文明的絢爛篇章展開了。

●讀一讀
人猿揖別,豎起脊梁。勞動造人,歷盡滄桑。
幕天席地,飲露餐霜。穴居野處,出沒無常。
茹毛飲血,食果為糧。櫛風沐雨,襲葉為裳。
鉆木取火,文明之光。物競天擇,萬物靈長。
——節選自《中華成語千字文》
●講一講
傳說神農氏發明了農耕和醫藥,嫘祖發明了養蠶,他們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搜集神農氏(炎帝)、嫘祖的故事,講給同學聽聽。
(二)前進步伐
農耕工具從最初的木棒、石器到今天的收割機、播種機等;農作物從最初的單一品種到如今繁多的種類,人類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前進的步伐。
◎農具的演變
原始工具
你能把下面這些原始工具和名稱配上對嗎?連連看。

鋤頭,鐵制的。扶柄一般是竹竿,專門用來松土、除草的工具。
犁,梢上端有丁字形扶手,下端插入犁底榫眼;犁底一端安三角尖鐵器。常用牛拉動,是耕田的重要農具。
鐮,鐵制的。既可作鐮刀收割,又可作搭爪鉤取草束。
你還知道哪些傳統的農具?和大家說說。
現代農具
下面是現代農具,你能寫出它們的名稱嗎?

◎農作物的發展
傳統農作物
大家知道“五谷豐登”是什么意思嗎?其中的“五谷”又是指哪些傳統的作物?
“五谷”以前一般是指:稻、黍、稷(粟)、麥、菽(大豆)。但隨著社會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發展,五谷的概念在不斷演變著,現在所謂五谷,實際只是農作物的總名稱,或者泛指農作物罷了。
農作物新品種
大家知道袁隆平爺爺嗎?他研制成功了雜交水稻,被譽為“______________”。國際上把雜交水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我們都愛吃西瓜,可吃西瓜時,吐子太麻煩了,而且,圓圓的西瓜放起來也不方便,一不小心就滾掉了。要是有無子、方形的西瓜就好了。告訴你,科學家們通過轉基因技術,已經幫我們實現了這一愿望。
提到棉花,同學們腦海中都會浮現這樣的景象:“白花花的一片”。不過,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發明了彩色棉花,用這種棉花織出的衣物,再也不用擔心染色劑的殘留了。這種棉花還有抗蟲拒蟲的新本領呢。厲害吧?

你還認識哪些農作物?有沒有想過將來也發明農作物新品種呢?
(三)智慧結晶
為了提高農業水平,前人不僅撰寫了很多農業科技書籍,還創作了很多農業諺語和勞動詩歌、民歌,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祖先智慧的結晶。
●背一背
春雨貴似油,多下農民愁。
麥苗蓋上雪花被,來年枕著饃饃睡。
●填一填
你能把下面這些描繪勞動情景的詩句補充完整嗎?
(1)__________________,把酒話桑麻。
(2)晝出耘田夜績麻,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才了蠶桑又插田。
(4)大兒鋤豆溪東,_________________,最喜小兒無賴,__________________。
我還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學們,暢游了農耕文化園有收獲吧?如果覺得還不過癮的話,那就利用節假日,領略農村美景,品嘗農家菜,感受“農家樂”,在那里,你一定會有更多更大的收獲。
答案:雜交水稻之父
三、填一填
1、開軒面場圃 2、村莊兒女各當家
3、鄉村四月閑人少 4、中兒正織雞籠溪頭臥剝蓮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