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禮
感謝民主與科學雜志社邀請我來參加這次座談會,我對“五四”毫無研究,很愿意來聽會和學習。孫偉林讓我講講龔育之對五四運動的看法。幸好昨天我找到龔育之在2005年寫的一篇短文,內容正是談“五四”,題目是“從兩大口號到三大口號”。我覺得文章雖是四年前寫的,如今仍有現實意義,仍有切中時弊的針對性,所以我把它打印出來了,在這里宣讀一下,我把題目改成:“紀念五四:從兩大口號到三大口號”,文字略有刪節。
兩大口號,就是科學和民主。這兩大口號,是《新青年》提出來的。這個雜志原名《青年》,1915年創辦,到現在正好九十年。它的創刊,是新文化運動的標志。
創刊號上陳獨秀寫了一篇《敬告青年》,就提出了這兩個口號。不過當時叫科學和人權(那時,人權和民主常是在同一意義上使用的)。1919年陳獨秀發表《〈新青年〉罪案之答辯書》,說:《新青年》本來無罪,只因為擁護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賽因斯(Science)兩位先生,才被認為犯了滔天大罪。“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壓迫,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
這是擲地有聲的一篇戰斗宣言。旋即發生了轟轟烈烈的、波及全國的群眾性“五四”愛國運動。從此,德、賽兩先生在中國聲名大振。
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準備。陳獨秀成了早期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中國共產黨也提倡民主和科學,于是,德先生和賽先生又成了德同志和賽同志。
從“五四”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共產黨為科學和民主奮斗了三十年,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
五十多年中處于執政地位的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為科學和民主奮斗得如何呢?
概而言之,一方面有很大的成績,另一方面又有甚多的不足,還需要新的覺醒。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迎來了新的覺醒。
這新的覺醒,是偉大的,也是艱難的。
人權入憲,法治入憲,是新的覺醒,是重大進展。入憲,不是萬事大吉。作為有重大意義的新的開始,是萬事開頭難,萬事落實難。
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又是新的覺醒。
三大口號: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這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來的。科學、民主、法治,要體現在國家和社會生活的各方面,要體現在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中。
人們有理由期望,這三大口號,科學、民主、法治,應在中國有新的扎扎實實的發展,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虛文中。
人們有理由期望,中國所有的敘史論時的雜志,都繼承《新青年》的優良傳統,在推進中國的科學、民主、法治中辦得更加活躍、精彩、起到更大的作用。
龔育之在文中嚴正鮮明地指出:處于執政地位的中國共產黨,對于民主和科學,有甚多的不足,需要有新的覺醒。在文章的最后,他提出了兩個期望:第一個期望是“科學、民主、法治,應在中國有新的扎扎實實的發展,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虛文中”,這里除了賽先生、德先生,還加上了“法”先生;第二個期望是:“中國所有的敘史論時的雜志,都繼承《新青年》的優良傳統,在推進中國的科學、民主、法治中辦得更加活躍、精彩、起到更大的作用。”這里所說的“敘史論時的雜志”,當然包括《民主與科學》雜志,所說的期望,當然包括人們對于《民主與科學》雜志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