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頤
今年第四期的《上海文學》刊登了老舍的兒子舒乙紀念冰心的文章《真人——冰心辭世十年祭》,他專門寫道,有一年,紀念五四運動,冰心先生在電視節目中聽了紀念大會的發言,很鄭重地說:“五四者,科學、民主也”,又補充說:“科學、民主對‘五四而言,就像月餅對中秋節,粽子對端午節,而不是愛國主義;說五四運動只是愛國主義是不對的,是避重就輕?!北南壬f的這句話很生動、很形象、很幽默,冰心這句話我這幾天經常講,我覺得冰心先生作為“五四”的經歷者,說到點兒上了?!拔逅摹睂嶋H上的核心還是民主與科學。但是,從1949年到1979年談“五四”就不談民主與科學了,主要談和工農相結合,知識分子的改造,談要滅除個人主義。從1979年起,思想開始解放,又開始把民主與科學和“五四”聯系起來了?!拔逅摹钡暮诵?,或者說它區別于以往愛國運動最重要的標志還是民主與科學。
不了解歷史的人很難理解,為什么1978年科學大會的召開,能夠產生那么大的思想解放的作用?那是因為我們有過“大躍進”、“文革”時期上綱上線批判科學家,科學受到排擠和壓制而造成嚴重后果的慘痛經歷。而科學大會提倡科學、尊重知識,意味著幾十年來的基本政策和國家戰略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只有了解這些,才能理解為什么后來人們又要重新懷念起“五四”的科學與民主?,F在也有一些人難以理解為什么要如此重視科學,其實五四提倡“科學”,主要是指科學精神,一種理性精神,一種獨立思考的精神,現在雖然科學在中國很興盛,但實際上獨立思考的精神并不興盛。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要廣義地理解“五四”,它是一種啟蒙,要樹立一種理性的精神。
另外,對“五四”的研究,我始終不贊成從文本到文本的研究,只把思想家的言論、話語作為唯一的研究對象。比如胡適也有很激烈的話,也有很尊重傳統的話,有的人就只強調這一面,有的人只強調那一面。我覺得研究大的社會思潮必須和研究社會緊密相連,把社會思潮和實際的社會運動、社會后果聯系起來。關于反傳統,胡適當時就說我們之所以要反儒教,并不是要反對儒學本身,而是反對它定于一尊的地位,反對它限制人們的思想自由,并不是說它對中國人一點用處都沒有、一點好處都沒有,這一點胡適當時就說得很明白。有人說“五四”是全盤反傳統,是一種破壞,沒有建設。其實,新文化運動建設成就多多,我舉一個最直接的成果,那就是對中國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的新學制的建立。1922年,政府開會討論學制問題,新文化運動的領袖胡適成為會議的重要人物。在他的影響下,最終確立了小學、初中、高中的“六三三制”,實踐證明,這種學制適應了少年、青年的生理、心理和學習特點,直到現在還在我國實行。新學制實質是以兒童為中心、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注重平民教育和職業教育。這是新文化運動理念在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1922年到1949年,近三十年間的中國在外患不斷、內戰不已、政府貪腐不堪的混亂情況下,教育領域卻是人才輩出,產生了許多學術、文化大師,人們到現在都仍在懷念那時的“老大學”、“老中學”,足以說明新文化運動在教育領域的成果之重大、“建設性”影響之深遠。所以研究“五四”、評論“五四”,應該多看具體的事實,具體的社會運動和社會后果,不要尋章摘句,脫離社會背景。
關于愛國,我再講幾句?,F在一些青年容易走向一種盲目的、狹隘的愛國主義,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就叫“非鎖國的愛國主義”,陳獨秀在《敬告青年》中提出了六條要求,其中一條就是“世界的而非鎖國的”?!拔逅摹蹦且淮硕际菒蹏?,同時又是世界主義者,主張學習外國一切先進的東西,要做到這一點其實是很難得的。所以我覺得現在要提倡的恰恰是像“五四”時期那樣的理性的、開放的愛國精神,而不要狹隘的民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