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獻業
自從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制度以來,加上社會上流傳的”讀書無用論”,以及大批的留守少年脫離了家庭的教育,使得進入初中的學生整體素質普遍下降,這給本來難度就很大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更大的困難。作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遵循一點,那就是:用愛心去感化學生,以鼓勵去激發學生。
一、愛心是班主任工作的源泉
愛心是教育的源泉,更是班主任工作的源泉。作為班主任要像愛自己的子女一樣,對學生傾注全部的愛。前蘇聯的一位教育學家曾說:“漂亮的孩子人人都愛,愛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師真正的愛。”愛優秀學生,我們容易做到,但愛后進生,往往就會有很多班主任做不到。其實后進生更渴望得到同學、老師、家長的關愛,特別是班主任的關愛。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別注意關注后進生,用愛心為他們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
我們班有一個叫韋開歡的同學,他在班上表現非常差,不喜歡學習,上課吵鬧、起哄、打岔、搞小動作,不交作業;脾氣暴躁,缺乏克制力,和同學相處動不動就是用拳頭跟同學“說話”。
我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韋開歡同學改變過來。我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進行家訪。通過家訪我了解到原來韋開歡曾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一直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可不幸的是,四年級時,媽媽死于一場意外,為了生計,爸爸外出務工。現在他和他的叔叔生活在一起,叔叔忙里忙外,日常的起居都是由他自己打理。由于長期缺乏關愛,他的心靈受到了扭曲。
了解到這些情況,我便及時與他爸爸取得聯系,講述了孩子的情況,并提醒他爸爸,雖然外出打工是養家糊口之必需,但決不能為了口袋,忽視了孩子的腦袋。希望他爸爸不要用錢來代替父母之愛。同時要求他的爸爸做到“四個一”,即每周打一個電話,每月寫一封信,每月與老師聯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另外,我還與他叔叔交流,希望他不要溺愛、姑息、遷就孩子,要經常向孩子的爸爸通報真實情況,不能報喜不報憂,要督促孩子爸爸關心孩子成長。我覺得除了讓韋開歡感受到親人的關愛,還要讓他感受到集體的溫暖。這溫暖是來自老師和同學的。
去年的5月20日,我從班上同學的口中知道,這一天是韋開歡同學的15歲生日,于是我就和班干部偷偷商量,要在教室里給韋開歡同學開一個別開生面的生日宴會。晚上當韋開歡走進教室的時候,我們全班同學為他唱起生日祝福歌,還為他準備了生日蛋糕和生日禮物。在歡快的氛圍中,韋開歡熱淚盈眶,用沙啞的聲音說:“老師和同學們這么關心我,請大家相信,我一定要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大家!”聽著韋開歡的肺腑之言,我露出了欣慰的笑臉。
韋開歡同學的進步使我認識到,要想讓每個學生能夠健康成長,班主任是需要不斷付出自己的愛心的,特別是對那些家庭生活困難,父母離異,家庭關系復雜,以及平時經常被教師疏忽的后進生,更應該采取多種方式,予以積極關注,讓他們時刻感受到班主任是關心他們的,是用心去愛他們的。
二、鼓勵是班主任工作的手段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位畫家,完成了一幅畫,把畫擺在路邊,請過路的人在畫上圈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結果,一天下來,畫面上畫滿了圈兒。他感到很失敗。他的朋友告訴他,為什么不換個角度呢?第二天,他又把那幅畫擺在路邊,請過路的人在畫上圈出自己滿意的地方,結果,畫面上也畫滿了圈兒。這個故事讓我明白,當你用挑剔的眼光看學生時,可能會覺得他全身都是毛病,而當你用欣賞鼓勵的眼光看學生時,你就會覺得他是那樣的可愛。因此,面對學生,我總是鼓勵學生說:“你能行,老師相信你一定會做得很好,你是最棒的。”我們的學生還是孩子,還正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如果一味地抓住他們的缺點,就會越看越不順眼。如我班學生陳學剛,他的學習成績不怎么好,但我發現他勞動很積極、很賣力。于是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他,同時安排他當勞動委員。自此以后他不負眾望,在他的帶領下,我們班的勞動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多次受到學校的表彰。同時做了班干后,為了起到表率作用,他也更加努力學習,成績也有很大的進步。這就是激勵、信任的力量!
古語:“數其一過,不如獎其一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是啊,我們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優點,雖然可能只是小小的閃光點,但如果能夠及時捕捉、挖掘,也能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很喜歡這句話:“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我們應盡可能地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一些激勵,少一些指責,使之樹立信心。正是這種方法,讓我在管理班級時省事省心不少!
當班主任確實很累很煩,可是,當你看到學生在你教育下有了很大的改變,當你被學生圍著快樂地談笑,當學生把你當成最好的朋友,當家長打電話來告訴你,孩子變了,變得懂事聽話了……那快樂是從心里往外涌的。我想只要我們能以人為本、以善治班,就能為學生支撐起一片湛藍的天空!
(責編 雷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