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和課程改革的推進,形成性評價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日益彰顯。教學評價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面、客觀、科學的評價體系對于實現課程目標至關重要。它既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改進教學管理、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又是學生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所以提出:在實施形成性評價時應明確評價原則,在操作時應注意體現主體的多元化、方法的多樣化,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其自信心、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 形成性評價 評價原則 多元化 多樣化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810139-02
一、形成性評價的概念及目的
隨著現代教育評價目的的變化和任務型(task-based)課題教學的不斷深入,形成性評價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因素之一。其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
形成性評價的目的一方面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全面提高英語能力,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另一方面,由于形成性評價是教與學的雙向評價,它促使教師全面、細致、深入地總結課程、教材和教法等各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從而有益于促進教訓方法改革和教學質量提高。
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方式設計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合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學生的語言能力包括以下幾方面:聽力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翻譯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應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進行過程性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形成性評價能評價那些用傳統筆試不能反映的隱性的學習結果和學習技能,能為分析能力、口頭能力和動手能力提供更加自然、直接和完整的評價方式,從而彌補傳統評價所帶來的不足。例如:形成性評價重視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個性化反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和個性特點。形成性評價不僅對學生英語語言學習的交流、對學生的書面作業、口頭問答、演講、朗誦等課內外學習行為和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合作精神等做出評價,而且還包括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以及教師評價等方式。在現代教學中,培養學生評價和自我評價能力的教學思想已被越來越多的英語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呼吁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展,應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評價體系中,應把學生自我評價作為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要引導學生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對自己的成果以及不足加以記錄。這種自我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學習目標及自我調控學習進程,進而增強學習的信心和責任感。其內容可包括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學習結果和學習中的長處及不足等。教師可根據評價的目的制定自我評價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三、形成性評價的實施
實施形成性評價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明確評價原則。主體原則:評價的主體是學生,教師雖然也作為評價者參與評價過程,但更多的是作為評價的監控者和組織者。激勵性原則:評價應以幫助學生和激勵學生為出發點,提供正面反饋,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體會到進步和成功的快樂,激發其內在發展動力,實現其自身價值。實踐性原則:鼓勵學生將知識和能力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變“死學”為“活學”。
(一)結合實際,付諸實踐
為使評價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學院大外組努力創建開放、友好、寬松的評價氛圍,以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和自信心,提高其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首先,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項目包括課堂活動記錄、課外活動記錄、問卷調查、訪談和座談、網上自學記錄、成長檔案記錄、口語、書面作業、平時小測試、小組競賽等各方面。其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教務科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具體操作如下:
口語測試。堅持Class R eport和Free Talk制度。Class R eport要求每堂課有兩到三位學生報告新聞或講述一件趣事,或報告班級情況;Free Talk則是根據值日生的水平,師生問答、看圖說話、對話表演、復述課文等。老師當場評價學生并記錄。每學期測試兩次,按學生層次,題型不同。如朗讀課文、回答簡單問題;圖片話題、情景對話等。教師將口語成績按10%比例記入期末總成績。
書面測試。書面測試每學期一次。遵循《大學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論,以本學年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基準,盡量避免偏題、難題和死記硬背的題目。
自我評價。自我評價在形成性評價中占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發展、學有所得、學有所思。自我評價應包括以下三個重要方面:測評學習是否進步,檢驗方法是否有成效及是否能監控學習行為。在不斷的評估過程中,學生不斷總結經驗,建構新目標,設計新路徑,隨時檢查自己的進步。
成長檔案。成長檔案是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和自我評價的重要參考依據。學生本人建立成長檔案,記錄一段時間內與學習有關的全部資料。這些資料能顯示學生的學習態度、努力程度、發展和進步。在一學習階段結束后,學生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評價客觀地了解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修正措施。
課堂評價。課堂評價是教師和學生教和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給教師和學生提供有關教和學及其效果方面的一手資料。這些資料不僅有利于教師反思教學情況,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省能力,合作精神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除運用測試性評價如小測試、聽寫等,還可大量運用非測試性評價如質疑、提問、搶答、小組討論等。座談、訪談。它可以提供學生的進步情況,并為學生和教師提供反饋。有利于對學生個人成就和需求做出正確和積極的評估。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教師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具體分析,并提供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等方面的指導。
(二)學以致用,互相點評
大學英語教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的學科,光說不練,等于沒學。正如我們教學生打乒乓球或游泳,只給他們講解理論知識,不讓他們去摸乒乓球拍,不把他們放到游泳池去練習,能說他們會打球游泳嗎?因此,在課堂上,除了進行常規的基礎英語教學外,我們增加了一項“角色扮演”(role-play)活動。這項活動要求一組學生(4-6人)從英語課本的對話中任選一節,按10分鐘的表演時間自己編寫對話,表演使用什么方法,要制作什么道具都必須自己作準備。“角色表演”要在規定的十分鐘內完成。表演完后的同學要對他們自己的表演從語音、語言的流利程度、語言的準確度和相互間的合作等方面進行自評,同時教師與全班其他同學用幾分鐘的時間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評議。每位同學的‘角色扮演得分將與他/她的期末成績掛鉤。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重視整個的學習過程,增加學生的語言實習機會,讓他們親身去感知、體驗從學習課本到實際運用的整個學習環節,及時地讓同學們發現自己學習中的優缺點,及時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查缺補漏。
四、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所開展的形成性評價方式分析
以形成性評價活動三原則所開展的教學活動,作者認為比較充分地體現了以人為本,關注學生,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過程作出了正確的引導,同時也引導學生學會對自己及同伴的學習行為和學習過程做出正確評價。在學生完成“角色扮演”(role-play)后所開展的自我評價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依據評價標準對自己的學習和行為進行的評價。這種評價要求學生反思、肯定自己的進步、成績,并找出存在的問題。為了讓學生評價自己的學習和行為,就必須有一個評價的標準。這樣,教師必須和學生一起制訂各項評價標準(每一個教學步驟要達到的要求),并在學習中運用。學生通過自我評價可以掌握評價技術,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有利于他們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發展目標。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可以用檢測表給自己排名,也可以用這些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表現。在學生互相評價評價環節,由四五個學生評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對被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寫出評語,指出優點和提出改進建議。被評的學生將根據同學的評價作好記錄,確定自己的改進目標。學生通過互評活動既加強了同伴之間的溝通,又有機會檢查自己和他人的學習情況,從而更明確自己今后學習的目標。需要注意的是學生互評需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需要同伴的支持。這樣,還可以使學生學會信任同伴,學會誠實、公平地對待自己和他人,意識到與他人合作、向他人學習的重要性。最后是教師評價。教師要指導和管理學生自評或互評,同學生一起反思,聽取學生對教學的意見,確定改進教與學的目標另外,還要給學生寫評語打分。教師的評語應該簡短、具體,并有針對性。評價應包括優點和缺點兩方面,以便使學生獲取診斷性信息。
五、結束語
在形成性評價中,學生既是被評價者,又是評價者。學生可隨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找到優缺點,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提供指導。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也可以找到自己教學的長短處,及時改進。
形成性評價促進教、學的作用。傳統的評價注重學習結果,二形成性評價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評價的反饋機能。其目的在于建立適合于教育對象的教學,不僅使學生明確今后如何學,幫助學生調控情緒、保持信心、團體合作,而且使教師明確今后怎樣教,幫助教師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形成性評價促進教、學方法的改變。形成性評價為教學提供了及時的反饋。教師、學生科及時發現學習過程中的問題,使學習的知識和評價的內容之間取得一致。形成性評價從認知、情感、交際、自我管理等多方面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控能力,自我評價能力,職學生成為策略型的學習者。
目前,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的運用研究在許多方面還不夠完善,需要在理論和實踐的摸索過程中不斷深化,使評價逐步做到指標荃明昊,標準科學化,主體多元化,方式多樣化,結果人性化。并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有機結合,建立起更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Airasian.P Classroom Assessment[M].New York:McGraw Hill.1991.
[2]Brandt.Roger Results:A Key to Continuou School Improvement,Performance Data[J].ASCD,1996.
[3]陳紅,形成性評價中英語教學中的探索[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4).
[4]劉書亮、李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分析[J].教育與職業,第35期.
[5]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6]劉雨,英語專業綜合應用課程形成性評價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2007(2).
[7]王景英,教育評價理論與實踐[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8]高凌飚,關于過程性評價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5,9.
作者簡介:
李仕敏(1975-),女,貴州麻江縣人,貴州省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畢業,廣東省湛江師范學院基礎教育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運用語言學與英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