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關注川藏鐵路建設
臺灣《聯合報》8月31日報道,原題:川藏鐵路下月動工 成都到拉薩只要8小時 繼青藏鐵路之后,中國(大陸)將再興建川藏鐵路,其中成都至蒲江、朝陽湖段將于今年9月底動工。川藏鐵路建成后,從成都到拉薩坐火車只需8個多小時。
川藏鐵路成都段向東可連接寶成、達成、成昆、成渝等鐵路,通往中國大陸的東中部地區,向西延伸至拉薩,是中國西南地區東西向重要通道。
臺灣《中國時報》8月31日文章,原題:川藏鐵路戰略地位逾青藏線 川藏線成都至朝陽湖段環境影響報告書正式出爐,首次披露川藏鐵路的建設細節。川藏線全長1629公里,采用單線電氣化設計,時速200公里。
至于川藏線的興建總經費與完工時間,目前尚無明確數字,但大陸鐵路部門負責人強調,川藏鐵路透過成都鐵路樞紐,可連接滬漢蓉鐵路并通往沿海地區,其在中國鐵路網的戰略地位是青藏線無法比擬的。
臺灣《聯合報》8月31日轉美國《世界日報》報道,原題:川藏鐵路 具政經、軍事影響力 川藏鐵路首段成都至朝陽湖段準備開工,即引發外界諸多臆測,外界對它的功用多局限在“軍事”影響力,對政治、經濟的聯系也有相當多的聯想。
就如青藏鐵路完工通車,外界對于高原旅游、對外聯系等價值甚少著墨,主要著眼在“軍事”影響;而軍事則又跟治藏平亂、中印邊界爭議等相聯系。
華爾街日報曾指出,青藏鐵路將讓解放軍的運兵能力增強十多倍,解放軍報也曾報道,解放軍組織實施過首次專列押運軍用物資的實驗性運輸活動。而青藏線起點格爾木至拉薩為8小時,川藏線的成都至拉薩亦然。從軍事觀點看,建成后解放軍的軍事運輸量倍增,若再加上西藏自治等爭議,川藏線難免給外界“政治軍事”聯想。
此外,它的修建將結束川西沒有鐵路的歷史,既承擔川渝地區與川西北、西藏的客貨交流,又連接滬漢蓉鐵路和成渝、渝黔、貴廣等鐵路,成為西藏東連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兩大經濟圈的便捷鐵路通道,經濟上的考慮也不容忽視。▲
《澳大利亞人報》8月31日文章,原題:恐懼隨中國產品涌入而來,農場主稱失掉市場并有生物安全危險 中國向澳大利亞消費者出口的食品數量正在不斷增多,引發了對食品安全和當地農民是否能抗衡廉價進口產品的擔憂。
澳大利亞檢驗檢疫局稱,去年1月1日至今年5月31日期間,4200多噸對蝦從中國進口到澳大利亞。此外,還有153噸速凍西蘭花和花椰菜、65噸鮮蘋果、95噸鮮梨、325噸大蒜、72噸豌豆以及4292噸花生和花生油。去年,從中國進口的蔬菜比2007年增長了35%,中國因此成為澳第二大進口商,僅次于新西蘭。當地生產隨著進口增加而減少。
“從中國進口的產品正在動搖澳相關產業的基礎。我想,澳大利亞人會非常擔心食品安全”,蔬菜種植戶邁克·巴德考克說。他認為,由于標準變嚴,澳生產商面臨成本增高問題,“我們的最大問題是政府的態度,我們必須滿足市場需求,但市場卻不公平。我想,政府進口短期廉價商品是在玩非常冒險的游戲。一旦中國人毀了我們的產業,價格就會上漲。”
巴德考克以澳大利亞大蒜行業為例。他說,中國大蒜價格是本地的1/4,已充斥市場。“但一旦他們毀了澳大利亞的大蒜生產商,就會把價格抬回原位”,他說,現在在澳出售的大蒜90%來自中國。
自去年中國問題奶粉事件后,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很警惕。澳大利亞對蝦養殖者協會的安德森對白斑病和黃頭病等中國有而澳大利亞沒有的病毒所帶來的風險很擔心。他說,在中國的對蝦中發現了很多抗生素,因此在美國遭到禁止和限制,“對這些東西,他們比我們嚴格”。安德森說:“我們要捍衛一個清潔、綠色的形象。”▲(作者艾薩·沃爾奎斯特,王傳文譯)
環球時報200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