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臺軍戰機無用武之地 說“雄風”導彈缺實戰檢驗
本報特約記者 盧夢之
自從馬英九上臺以來,兩岸逐步走出緊張對峙的陰霾。但臺海局勢的緩和并不為一些企圖借臺灣問題遏制中國的西方人士所樂見。繼美國智庫炒作“解放軍對臺軍事威脅”后,英國媒體9月1日也跟風渲染,稱“盡管兩岸關系緩和,但大陸對臺軍事威脅持續升高”。
英國路透社接連刊發兩篇文章,稱盡管兩岸關系得到明顯改善,但大陸依然保持對臺灣強大的軍事壓力,兩岸的軍事平衡正在快速向大陸方向傾斜。
在題為《大陸和臺灣軍事角力》的報道中,路透社列舉兩岸軍事力量對比,證明臺灣軍力日漸處于弱勢。報道稱,解放軍擁有230萬人,臺灣僅有27.7萬人。從空中力量來看,大陸擁有作戰飛機約2000架,臺灣僅有400架。大陸不僅從俄羅斯引進新型戰機,也已具備強大的戰機設計能力。更重要的是,臺灣戰機可能在沖突中派不上用場——“解放軍第一波導彈攻擊將徹底摧毀臺空軍基地的所有跑道,迫使戰機無法升空,升空戰機也無法著陸和加油”。至于海上力量,大陸擁有由26艘驅逐艦、47艘護衛艦和63艘潛艇組成的艦隊,還在準備建造航母。反觀臺灣海軍僅擁有9艘驅逐艦、22艘護衛艦和4艘潛艇。至于導彈,大陸除瞄準臺灣的1000到1500枚導彈之外,還裝備有俄制“日炙”反艦導彈,這種導彈令美國戰略學者都感到擔心。而臺灣自制的“雄風”系列導彈雖然聲稱能夠打擊水面艦艇和攻擊諸如上海的大陸城市,但作戰能力依然需要檢驗。
在另一篇《盡管關系緩和,中國大陸依然保持臺灣的軍事威脅》的文章中,路透社稱,近年來中國軍事投資甚巨,不僅引進和研制先進武器,還通過調整部隊結構、削減臃腫部門,轉變為一支高科技軍隊。與此相比,臺軍受到多個問題困擾:裝備過時、除美國之外的大多數國家不愿向臺出售武器、部隊員額隨著募兵制的實施面臨削減。新加坡國際問題研究所的東亞問題專家理查德·貝岑格說:“大陸針對臺灣一直在數量上占據優勢,但現在大陸已開始在質量上占優?!泵绹斗绖招侣劇返膩喼薏恐魅螠氐聽枴っ髂峥藙t評論稱:“臺灣海軍可能很快將被摧毀,臺軍的戰斗機也毫無用途?!?/p>
路透社還引用美智庫蘭德公司的報告稱,即使美國想馳援臺灣,是否具有這種能力也還是問題。蘭德的報告認為,美軍將在2020年喪失東亞制空權。“地理環境的不對稱性,加上中國不斷增長的軍事實力和美軍在臺灣海峽附近缺乏可用基地,使得美軍能否有效充當臺灣未來安全保證者的能力受到質疑?!眻蟮琅e例說,若中國向美嘉手納空軍基地齊射34枚彈道導彈,將摧毀該基地75%的戰機。
有分析認為,在兩岸關系不斷和緩的背景下,美英媒體不斷炒作所謂的大陸對臺軍事威脅,從根本上講,是害怕失去臺灣這個能遏制、牽制大陸的工具。而這些報道,更將對中國與歐洲的科技合作形成掣肘,增加歐洲國家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的難度?!?/p>
環球時報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