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璉瑰
六方會談事實上已陷入“生存危機”。盡管朝鮮最近頻頻拋出“橄欖枝”,向國際社會表達對話的意愿,但在其“議事單”里,卻找不到朝鮮核問題這一項。這使得有關各方從此無場所、無機會討論朝核問題,迫使國際社會默認朝鮮核事實。
此前,為了在六方會談無法進行的情況下繼續關注和討論朝鮮核問題,今年6月韓國提出了一項新設想,由除朝鮮外的其他五方討論朝鮮棄核條件與相應措施,取得一致意見后由美國代表5國與朝鮮進行談判。這樣既可以滿足朝鮮雙邊談判要求,又能保證與此有直接安全利益的其他國家不致被排除在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之外。這就是所謂的“五方會談”論。
到目前為止,五方會談的建議已獲美、日、俄支持。中國對此已表示委婉的拒絕。六方會談是解決朝核問題的最佳選擇,這是目前除朝鮮以外其他有關國家一致堅持的共識,沒有任何分歧,尤其是主角朝鮮不能缺席。然而,朝鮮業已誓言永不參加六方會談,運用其“一票否決權”否定了六方會談,使“最佳”選擇落空,至少是在可預見的將來難以重張。退一步來說,即使是有關國家以可觀的“出場費”把朝鮮請出來,或朝鮮出于某種需要主動回到談判桌前,可以肯定,那時的“六方會談”也只是“山寨版”,朝鮮不會同意把“朝鮮棄核”列入會談議題的,他們要堅持討論其他話題。
因此,有關國家在朝鮮核問題上面臨的選擇是談還是不談的問題,不是如何談的問題。
目前有關國家在朝鮮核問題上的分歧在于,在“最佳”選擇之外,是否存在或者叫是否可以進行其他選擇,如“次佳”、“次次佳”等。韓國等支持“退而求其次”。中國主張“最佳”亦即“唯一”,即或者是“最佳”,或者是什么都不要。
假如有關各方繼續堅持己見,互不妥協,事情將會如何發展呢?
第一種可能是談判機制消失。有關各方既怕“刺激”朝鮮,也怕得罪中國,除六方會談以外不進行任何其他方式的會談和機制建設,國際社會以無所作為默認朝鮮核事實,并承擔起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嚴重后果。
第二種可能是美朝雙邊談判。在多方會談無法實現的情況下,美國選擇與朝鮮進行雙邊談判,其他各方被邊緣化。鑒于朝鮮核武和導彈對美尚不構成實際威脅,美國采取機會主義政策,有條件默認朝鮮核地位,雙方達成協議,朝鮮核武器成為只對周邊國家構成威脅的單刃劍。
第三種情況是舉行3+1會談。日、韓加入朝美談判進程,美、日、韓三方進行充分協商合作后,美在充分考慮日、韓關切并做出妥善安排后與朝談判并達成協議,中、俄被排除在談判進程之外。
第四種情況,舉行五方會談。這有兩種情況:一是走韓國建議的路徑,先舉行美、日、韓、俄四方會談,達成協議后由美代表四方與朝談判。二是直接舉行朝、美、日、韓、俄五方會談。這時中國雖不自愿但不得不置身于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之外。由于中國無力單獨堅持和推進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中國被迫放棄這一主張。中國對朝、對美、對國際社會外交陷入空前尷尬。
單從外交角度看,這四種情況對中國外交不利程度是依次遞增的,處境相對較好的是第一種,因為中國外交成功地阻止了沒有朝鮮參加的任何一種會談,是外交勝利,最差的是最后一種。但從中國國家根本利益角度看,卻是相反。最壞的也是第一種,因為它標志著國際社會對朝鮮核擴散已束手無策,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徹底失敗,第四種情況相對來說尚可聊以自慰,雖然中國已淪為旁觀者,但朝鮮半島無核化尚在推進。▲(作者是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
環球時報2009-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