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昌芹
今年初夏,我隨江蘇省作家協會一行坐著豪華客車,欣賞著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帶著愉快的心情走訪了坐落在阿爾卑斯山北麓的世界著名的音樂勝地——維也納。一到維也納,車子還沒有停下來,我們就能見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到處張貼著大大小小的宣傳海報,仔細一瞧,都是關于莫扎特的。一打聽,最近是奧地利音樂天才莫扎特誕辰253周年,巧得很,這么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正好被我們遇上了,真的讓我十分欣喜。
古典音樂的搖籃
在維也納的博物館里,我們見到很多著名音樂家的樂譜和手跡。18世紀以來,世界上許多著名的音樂家,如海頓、莫扎特、施特勞斯、貝多芬等,都曾在這里度過大部分音樂生涯。多姆巷5號莫扎特故居是他在維也納唯一一所保留下來的故居,在這里他度過了一生最愉快的時光,并譜寫了一首著名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我們撫摸著莫扎特兒時使用的小提琴、音樂會專用的小提琴、鋼琴、信件、樂譜等等,耳邊仿佛縈繞著莫扎特的音樂,讓人感懷,讓人嘆息,很可惜的是莫扎特的故居在薩爾茨堡,我們沒有能一睹莫扎特故居的獨特風采。
音樂裝扮起來的城市
在維也納,我們到處都能看到音樂家們的銅像,人們為了紀念這些音樂大師,城市的大部分街道、劇院、禮堂、公園等,都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我們走進維也納王宮公園,只見公園中央的草坪上,五顏六色的鮮花組成了一個巨大的音樂符號,周同的小亭子上都用一些音樂符號來裝飾,別有一番滋味。無論你在哪里漫步,隨時都能聽到優雅輕快的圓舞曲。初夏的夜晚,公園里還舉行露天音樂會,引來無數游人駐足欣賞。維也納的許多家庭有著室內演奏的傳統,家庭里有什么高興的事,全家人都要演奏一番,就連政府會議時,會前會后總要演奏一曲古典音樂。
星羅棋布的歌劇院
維也納的街頭,隔三差五就有一家歌劇院,當然也有很多出售唱片的小店,而且,街頭藝人隨處可見,他們或是彈著吉他,或是吹著薩克斯,或是拉著小提琴,在他們身上,我們真正看到了藝術家的氣質。雖然街道上車水馬龍,但聽不到鳴笛聲,整個城市就這樣被音樂環繞著,顯得平靜而安詳,浪漫而唯美。
由于是在白天,歌劇院都關門閉戶,因此,我們無法走進歌劇院觀賞,只是一睹了它們的外貌,每一座歌劇院都給人金碧輝煌、華麗璀璨的感覺。在聞名世界的“國家歌劇院”廣場前,我們碰上了一個剛布置完畢的露天音樂會。這個露天音樂會布置簡潔,規模并不是很大,舞臺上掛著一個大大的銀幕,舞臺下擺著一排排橘紅色的長椅,數量也不是很多。觀眾席外圍,停著一輛輛飲料車,那是給參加音樂會的觀眾準備好的啤酒。音樂會要到晚上才開始,我們坐在無人的觀眾席上,喝著清涼香醇的啤酒,一股清新、輕松之感直達心脾。
維也納之行走過的是一條“音樂之路”。雖然我們停留的時間較短,但維也納卻在我的腦海里刻下深深的印象,一道典雅、純潔、唯美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