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艷
中圖分類號:G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610174-01
小本本是冀教版低年級小學語文教材綜合練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用新教材以來,我和孩子們嘗到了甜頭。現在,我們班同學人人有小本本。而且,有的同學已經積累了好幾本。像范瑞博同學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已經積累了五本。全班已形成了你爭我搶寫小本本的濃厚氛圍。而且寫的內容也十分的廣泛:從積累到感受再創作,從家庭到學校,從自然到社會,從學習到生活,方方面面、點點滴滴都成了孩子們寫小本本的話題。究其原因,全都歸功于互動交流式評語,激發了興趣,拓展了內容。
互動交流式評語指的是教師的評語要和孩子真正的交流,形成真誠的內心對話。而不是對內容進行簡單的肯定或否定。孩子一看到評語,就有一種親切感,仿佛是你與他的悄悄話、知心話。
剛開始接觸小本本的時候,我引導孩子們就寫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孩子不會寫,也不愿寫。但是我意識到激發孩子的興趣至關重要,于是就想到了互動交流式評語。比如;趙金澤同學在小本本上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媽媽很辛苦。”由于孩子當時認識的字太少,我便用拼音兼漢字的形式寫下了這樣的評語:“你這么小就知道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真不簡單!有的大作家像你那么大的時候還沒有這樣做呢!堅持下去,一定會超過他!”在下面又接著寫到:“我也看出你是一個體貼媽媽的好孩子。不過,老師特別想知道你媽媽那么辛苦,她都做了什么?”讓我高興的是第二天趙金澤拿著小本本怯生生地來到我身邊說:“老師,我又寫了幾句。”我真誠地表揚了他,并拿起小本本認真地看了起來。他在小本本上寫到:“媽媽很辛苦。早上五點多鐘就起床,給我做飯,還要收拾房間。中午,一進家就進廚房,有時連中午覺都睡不上。晚上還要給我輔導作業。一天一會也閑不著。”我高興極了,因為我的孩子對寫小本本已經有了一定的興趣。我馬上給他寫上鼓勵性的評語:“你有一個世界上最好的媽媽!媽媽一天干那么多活,多類呀!你想為媽媽做點什么呀?”更讓我驚喜的是,過了一天,趙金澤拿著小本本高興地來到我身邊,絲毫沒有上次的羞怯,更多的是自信。我拿起孩子的小本本,只見上面寫道:“媽媽每天做那么多活,多累呀!我一定要幫媽媽做點什么。今天,媽媽回來后我要先給媽媽倒杯水,再給媽媽捶捶肩。我希望媽媽永遠年輕、漂亮!”多懂事的孩子呀!我興奮極了,又在下面寫下了這樣幾句話:“小家伙,你真懂事,連老師都想有你這樣一個好孩子了!把你的小本本拿給媽媽看看,她會更感動的!”又過了一天,孩子把媽媽見過小本本的事寫了下來。
就是在這樣的交流互動中,趙金澤覺得寫小本本是一件快樂的事,有事就想寫上,有話就想記上。一篇接著一篇,一發不可收拾。我乘機把趙金澤的小本本在全班展示,表揚了他,并鼓勵孩子們把自己的感受也寫到趙金澤的小本本上。有的孩子寫到“你真棒!”有的寫了“你的字真漂亮!”有的寫到“我也要向你學習,天天寫小本本。”有的孩子甚至寫到“看著吧,我一定要超過你!”就這樣全班的孩子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我也隨時進行表揚,隨時把寫得較好的或進步大的在全班進行交流。漸漸地形成了還們比著賽地寫小本本的一種濃厚的氛圍。
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只是入了門。還要指導學生有話可說。互動交流式評語同樣起著神奇的作用。
由于孩子們在開始寫小本本的時候,只是停留在生活中的感受。所以,在上課的時候,我就引導孩子積累課文中的妙詞佳句,記錄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資料。寫學習課文后的感受,進行再創作。比如,學完《信》后,我們班的尹君迪同學寫了一首詩,讀了以后,我特別感動,寫下了以下幾句話:“小詩人,努力吧!課文中還有許許多多可寫的內容呢!我希望盡早看到你下一個作品。”我想,孩子的下一個作品肯定比上一個更加出色。漸漸地,孩子們不僅在語文課上寫,而且,在上美術課的時候,秦佳小同學提前畫完了一幅春天的畫,注上了一段話:“春天的門被小草、小樹、小花擁開了,他們跳起了快樂的舞蹈。小草說:‘我是最漂亮的,春天來了,我就穿上了綠色的上衣。小樹說:‘我才是最漂亮的,春天來了,小花說,我才是最漂亮的,春天一來。我就變得五彩繽紛的,還帶著香味呢!”孩子還在下面寫上了自我鑒賞:“畫完化后,沒有事做,便寫了一首小詩。覺得寫得不錯。今天過得很高興。”她媽媽是一名教師,看了女兒的詩后,也寫下了自己的真心話:“我女兒成小詩人了我真高興有這么一個好女兒!”看了秦佳的作品,我不僅為孩子能寫出這么好的詩而興奮,更為孩子的做法而高興,因為,她又給我一種啟示;孩子寫上自我鑒賞,不也是一種鍛煉嗎?而且,父母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不是一種更真實的交流嗎?我馬上把孩子的作品向全班展示,并共同探討了秦佳同學的小本本與別人的不同。日后,不僅有許多小朋友養成了想寫就寫的良好習慣。而且,還模仿了秦佳小朋友的寫法,也寫上了自我欣賞,并邀請父母寫上評語。在全班形成了師生、生生互評,家長參與的良好氛圍。就這樣日積月累,孩子們寫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了,學校的各項活動,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課本中的點點滴滴都成了孩子們寫的內容。他們把小本本當成了可以傾訴的好朋友。比如,張弛同學在2004年1月15日至5月30日小本本上就寫了如下的內容:動物成語積累、讀《愛的教育》記住了一句話、爬山、滑雪、自己在家、擅長捕獵的獅子、開學第一天、我的弟弟、幫媽媽洗襪子、姥姥家的鸚鵡、找春天、打羽毛球、關心同學、“白襪子人參”(給一種野菜起的名字)、《風》、學滑板車、大羽毛球更熟練、我和大哥、奇妙的蛇,內容豐富,有積累,有創作。
現在,我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批改小本本,它已成為我和孩子的共同需要。讀著一本本小本本,你會發現,這些是孩子們最生動的童年音符,你會感受到孩子們最純真、最圣潔、最美妙的樂曲。它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尤其是對孩子的習作水平的提高,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更關鍵的是在寫小本本的過程中陶冶了孩子們的品質,使他們懂得了怎樣做人。而且使老師和學生之間真正形成了和諧、民主的關系。讓教師和孩子共同成長。小本本是孩子的真實生活記錄,真情實感的流露,是內心世界的獨自,是他們鮮活的成長歷程。是個性的,是有活力的、是充滿情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