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芬 覃 鋒
[摘要]英語在當前的教育,經濟建設,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現在社會正需要一批具備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可是現代大學生的口語水平實在令人堪憂。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仍不具備日常英語會話交流的能力。鑒于此,對交際式教學法培養大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交際式教學法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610180-01
語言具有社會交際功能,是一種交際工具,而文字是記錄說話的手段。我們進行語言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在打好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進行認真嚴格的聽、說、讀、寫訓練的基礎上,培養聽、說、讀、寫的交際能力。這一教學日的被明確寫進了國家教委頒布的英語教學大綱。近幾年國內外語界對如何提高口語教學質量進行了較多的探討,大家形成的共識是:大學生普遍能認識到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但學生對這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經歷不足,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待于提高,教學觀念及教學模式急需更新。從而導致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較低,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因此探討新型的英語口語教學模式至關重要。
一、交際式教學法培養大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方法
口語表達是交際能力的主要表達形式,而口語課堂是鍛煉大學生口語表達的主要陣地之一。交際法教學下大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主要有:
1.模仿法。模仿可使學習者體驗到英語的語音,語調,語感,節奏等;通過模仿,學習者可以更準確地說英語。學習外語一定會受到母語的干擾,而通過模仿又可以更大程度上排除學習英語時母語對學習的干擾。我們即可以把教材中的詞,課文錄音放給學生聽讓其模仿,同時也可以找一些英語會話,原版電影,英語故事讓學生模仿。
2.討論法。采用討論法教學,要求教師提前幾天給出討論的主題,要貼近學生生活,能激起學生興趣又易于表達。給學生幾天時間進行準備。討論法尤其適合小組活動,學生們可以在活動中自由平等地進行表述自己的觀點。討論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口語表達能力強,事先準備充分的學生引導大家討論,在討論中穿針引線,提供幫助,最后形成一個集體的觀點與其他的學習組交流。學習組之間在課堂上進行公開交流時,每位學生都會因為交流的內容與自己有聯系而倍加關注。
3.聯結法。聯結法是指教師先提供一些獨立但又能聯結成句或篇的單詞和詞組,讓學生通過較短時間的思考,即興把他們聯結成句然后說出來。做這種操練時,開始的時候可以要求低一點,先說句子,后說片段,逐漸過渡到小段文。教師所提供的詞,詞組開始時可以是課文中某一段的關鍵詞,讓學生模仿著課文造句或聯結成篇。后來可以圍繞一些話題來提供詞或詞組。學生通過這類口語練習,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如果教師能再給予及時鼓勵就會收到更明顯的效果。
4.實時翻譯法。我們學習語音的目的是為了運用,英語口語教學更是目的明確——培養學生英語的口頭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安排一些實時口譯以鍛煉學生。其內容可以是校園生活,也可以是一些社交活動,教師和學生一起來參與。學生充當口譯工作者,實時地把漢語翻譯成英語。教師在一旁指導,提示。這種訓練方法直觀,實效,學生能通過實踐感受到說好英語的成功愉悅。當然,這樣也會對大學生們將來在職場競爭中增添一定優勢。
二、交際法培養大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策略
(一)加強聽力訓練,增加語言輸入與儲備。《高等學校英語專業基礎階段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加強培養及訓練學生語言知識的轉換能力,其主旨是讓學生通過讀和聽獲得知識、信息和語言,經過思維,在原有知識及語言的基礎上對所獲得的內容和語言加工和重組,并賦予新的內容,然后輸出,從而完成交際的全過程。由此看出,語言輸入是語言輸出和完成交際的必各條件。“聽”是語言、知識、信息獲取的重要手段。大量的聽力練習是學生獲得語感以及學會正確表達自己思維的基本途徑。學習者學說英語必須從聽開始,先聽別人說,反復多聽幾次,知道怎樣說,以及在什么情況下說什么時,便會產生強烈的想說話的愿望。開口說話,表達思想,進行語言交際便成了大量聽的必然結果。學習者由于聽的深度與廣度不同,口頭交際能力差異很大。那些聽得多、理解得多、范圍又廣的學習者,口頭交際能力就強,而那些聽得少,理解不透徹的學習者,在表達時,就會感到無話可說,或者不知如何說。
(二)采用分級教學。英語口語教學應該采用分級教學的方法。第一階段。教師首先應該為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習得語言的環境,讓學生盡可能地多接觸與運用對象語。教學內容要具體,不要太抽象,最好是采用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小故事與對話的內容,使學生有親臨其境的感覺。第二階段。教學內容可包括愛情友誼、公共道德、人際關系、個性特點、生活習慣、趣味愛好、生活經歷、體育運動、勤工儉家、學習方法等。教學方式可采取復述短文、概述大意、描述圖畫、回答問題、觀點討論、角色扮演,把故事編成對話,把對話編成故事等。第三階段,教學內容可擴展到對各種問題及現象的討論與辯論,比如婦女的社會地位、老年人問題、種族歧視、代溝問題、浪費問題、人口問題、環境污染問題、住房問題等等,教學方式主要采用辯論、演講、小組討論、總結發言等。通過這3個階段的學習,學生就能逐漸地做到運用英語清楚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以及觀點了,也就具備了比較強的英語口頭交際能力。
(三)充實社會文化知識,提高口頭交際能力。語言交流所涉及的不僅僅是一系列的語法規則及詞條,而且還涉及到語言使用的社會文化及風俗習慣。一句完全符合語法規則的話,用在不恰當的場合,說得不合說話人的身份,或者違反當時的社會風俗習慣,就達不到交際的目的,有時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除了培養他們能用目的語清楚地表達思想以外(達意),還要有計劃、有步驟地介紹和傳授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學會得體地交際,懂得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對什么人講些什么話(得體)。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應該適度地、有選擇地、比較系統地將目的語的文化知識的傳授融入教學中,使英語口語教學與文化教學相結合。
三、結語
語言是交流的媒介,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懂得、使用英語,而不是僅僅為懂得英語知識或向人炫耀自己學了多少英語知識而學習。為了提高課堂交際法教學的質量,教師應該認真領會大綱精神,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交際活動的內容,用心研究,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參與,真正開展交際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