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勵
5月21~22日,“第三屆大關中發展論壇”在西安召開。如何促進關中一天水經濟區和成渝經濟區的互動發展,怎樣打造“西三角經濟圈”、實現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成為論壇上的熱點話題。
來自陜、渝、川、甘四省市政府和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專家學者、業界精英,圍繞“發揮城際聯動作用,積極構建西三角經濟圈”這一主題展開討論,相互交流,建言獻策,共謀發展。
早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首先提出了打造“西三角經濟圈”這一概念。其核心內容就是: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聯合重慶、成都經濟圈,大西北和大西南進行聯手,共同打造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
國內外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實踐已經證明,“聯合、聯動、協作發展”是解決區域經濟發展瓶頸問題的法寶,是促進區域優勢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利器。而在僅僅只是謀劃如何構建的“西三角經濟圈”中,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陜西省的“大關中戰略”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是舉足輕重,因為西安一旦能夠融入國家實施的東西部聯合發展之大戰略,就會直接影響著西南和西北地區的快速發展。于是,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之外的第四大經濟區——西三角經濟圈的構建,自然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
如今,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已,10周年,大關中發展論壇也成功舉辦了兩屆,它已是陜西省屬各市及陜甘兩省在城市發展、產業發展、跨區域合作交流,研究促進西部城市群建設合作發展的重要平臺,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和省市各級政府的重視。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宗興出席了第二屆并作了重要講話。陜西省委書記趙樂際、省長袁純清、常務副省長趙正永對第一屆、第二屆論壇匯總的代表建議均作了重要批示,對編制“關中一天水經濟區規劃”起到了積極作用。
對于構建“西三角經濟圈”這一大謀略,大關中發展論壇更是先知先覺、積極搭建學術理論研究平臺。為此,本屆邀請了成都、重慶等城市政府有關部門,陜西省屬各市政府、重點區縣政府有關部門和甘肅天水、平涼、慶陽等市政府有關部門,包括發改委、研究室、城市規劃建設、商務、交通、旅游、環保、農林業等有關部門領導、專家以及高新技術、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業、綠色農業、商貿物流、金融投資、文化旅游、房地產等優勢產業企業負責人參加。
論壇由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陜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陜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陜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等有關部門共同主辦,陜西省委、省政府領導擔任顧問、名譽主任。
開幕式上,組委會主任、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田源高興地說,如果“西三角經濟圈”未來能夠形成,將會打造出西部大發展強有力的引擎和龍頭。這對于形成西部經濟核心力和增強西部經濟輻射力,實現西部城際間產業互補、錯位發展,加快西咸一體化,推動關中一天水經濟區建設,進一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有著積極意義。
“西三角經濟圈”全稱是“西部川陜渝金三角”,包括重慶經濟圈、成都經濟圈、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城市群。據統計,目前“西三角”總面積22萬平方公里,人口1.18億,包括47個城市,GDP總額1.5萬億,占全國的6.3%,整個西部的33%。預計到2020年,西三角經濟圈GDP將占整個西部的50%左右,占到全國的12%到13%。
由此論壇結語:如果成渝和關中一天水這兩個經濟區的內部構架得到完善,那么,“西三角經濟圈”的快速合攏就有了堅實的支點;如果在“十二五”中,能夠將西安、重慶、成都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大的西三角經濟區,也就有可能成為我國繼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之后,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第四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