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一體化是城市化發展的新階段,是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規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實現城鄉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社會事業的一體化,實現城鄉共享文明。
一、神木已進入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的新階段
對縣域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是制定政策、推動工作的基本依據。神木縣地處神府東勝煤田腹地,發展能源經濟的條件十分優越。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神木抓住兩次重大發展機遇,推動了經濟的高速發展。一是抓住煤田開發機遇,發揮地方和中、省、市企業的積極性,發展壯大煤炭工業,形成了以資源開采輸出為特征的經濟大發展格局。二是抓住江澤民同志來神木視察的機遇,建設新型工業園區,發展煤電、煤化工和載能項目,形成了以資源加工轉化為特征的經濟發展新格局。20年間,神木經濟年均增長25%以上,2008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90億元。
在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神木的新型工業化迅速推進。大柳塔、店塔、錦界三個工業園區已經成型,煤炭、電力、化工、載能、建材五大產業初具規模,技術水平和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境內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特大型高產高效現代化礦井大柳塔煤礦,有亞洲最大的煤電一體化項目錦界電廠,有年產100萬噸聚氯乙烯項目、60萬噸煤制甲醇項目、50萬噸焦油輕質化項目,有總產量400萬重量箱的浮法玻璃生產線、600萬噸蘭炭生產線、160萬噸電石生產線,另有年產500萬噸以上的檸條塔、紅柳林、張家峁、石窯店現代化煤礦正在建設,有我國與南非沙索爾公司、美國陶氏化學公司投資合作的煤制油、煤液化項目已投入前期試運營工作。神木即將成為億噸級煤炭、千萬噸級煤化工、千萬噸級載能、千萬重量箱玻璃和500萬千瓦電力生產基地。
在工業化的強力帶動下,神木的城市化超快發展。縣城中心地位進一步提升,縣城和大柳塔、店塔、錦界、大保當等五個重點鎮已集聚人口27,4萬,城鎮化水平達到70%。針對縣城人口迅速增長、房價居高不下的實際,從2006年起,神木在城北和城南分別規劃建設11平方公里和15平方公里的新村,建設水平、規模將超過現有城區,成為人居環境最好的城市新區。
同時,城鄉發展的制度障礙趨于弱化,社會保障水平顯著提高。全縣實現了12年免費教育,并于2009年3月開始全面推行全民免費醫療制度。城鄉低保人數分別達到1.2萬人和3.1萬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2007年,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全面啟動,農民向城鎮轉移基本得到解決。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的顯著提高,三次產業比重的積極變化,農業從業人員比重的降低,表明該縣已進人工業化中期和城市化加速發展的新階段。
二、城鄉一體化是事關神木率先科學發展的大戰略
促進城鄉一體化,為實現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注入新動力,是神木推動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建設全國經濟強縣的需要。按照其依托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的戰略定位,晉陜蒙能源化工基地作為“北三角”的能源支柱,神木實施“北上東進”戰略,主導晉陜蒙能源基地建設,實現新一輪快速發展。
促進城鄉一體化,是推動神木新農村建設、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之策。目前神術民間投資活躍,第二、第三產業日趨繁榮,創業和就業機會充裕,城鎮化進展很快,但城鎮建設和管理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城鄉產業布局和分工尚不清晰,城鎮建設投入機制還不健全,重點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城鎮社區管理力量薄弱等。只有加大統籌城鄉力度,加強重點城鎮建設,提升城鎮品位和服務功能,才能促進城鎮化的健康發展,實現農民順利轉移和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促進城鄉一體化,將有力地推動城鄉、區域的協調發展。資源的大規模開發,經濟的快速發展,必然伴隨著一系列社會問題。在神木,表現最突出的是區域差距、城鄉差距、居民收入差距的迅速擴大,以及由此引發的群眾心理失衡、矛盾糾紛增多、社會治安復雜等,嚴重影響著和諧社會建設。解決社會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城鄉一體化為神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
三、以創新精神推進神木城鄉的六個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是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戰略融合,是順應發展趨勢、實現率先發展的思路創新,更是一場廣泛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綜合研究現有條件和發展需要,神木縣城鄉一體化的總體思路是,圍繞建設全國經濟強縣目標,樹立市場理念,統籌城鄉發展,深化配套改革,促進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建立城鄉一體的行政管理體制、投資融資體制和農民增收機制,實現城鄉規劃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社會服務、公共管理、生態建設的一體化,增強城鄉經濟實力,讓全縣人民共享現代文明。
主要目標是,到2010年,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建立新型的城鄉關系,實現城鄉互補、融合和協同發展,城鎮化率達到75%以上。到2020年,實現高水平的城鄉一體化,城鄉發展全面融合,城鎮化率達到80%以上。
積極推進六個一體化規劃,力爭率先實現現代化發展目標:
(一)城鄉規劃布局的一體化
神木縣提出的“一體兩翼、一河兩川、重點村組”的新農村建設思路,實質上是一個工農結合、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的規劃思路,基本形成了縣城——重點鎮——重點村的三個圈層結構。當前的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強化縣域一體規劃理念,編制和實施好城鄉一體化規劃、縣城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產業布局規劃、基礎設施規劃和生態建設規劃,把這一思路具體化。
(二)城鄉產業發展的一體化
經濟一體化是城鄉一體化的核心。要遵循市場規律,堅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集群,促進三次產業融合,形成新型工業園區、特色農業基地、旅游服務產業相互支撐的產業格局。
(三)城鄉基礎設施的一體化
城市化的地域推進、經濟要素的高效利用、生態環境的綜合整治,都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支撐。神木將在優化城鄉交通網絡、加大市政建設、加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等方面加大投資建設力度,并適度超前發展,實現基礎設施的整體協調與共建共享。
(四)城鄉社會服務的一體化
建立城鄉一體的公共財政體制,堅持教育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加大對城鄉社會事業的投入,整合城鄉教育、文化、衛生資源,堅定不移地實施12年免費義務教育和全民免費醫療制度,完善城鄉統一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實行城鄉無差別就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鼓勵全民創業,全面推行失業、醫療、養老三項保險,讓全民平等享受改革發展成果,積極實施“雙百幫扶”活動,全面構建和諧富裕新神木。
(五)城鄉公共管理的一體化
體制的變革深刻地影響著城鄉關系的演化。神木縣將以改革創新精神,建立一套促進城鄉共同發展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進一步調整城鄉行政管理機構,組建城鄉一體化工作機構。加強城鎮街道和社區建設,將“城中村”全部納入社區管理。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管理制度。
(六)城鄉生態建設一體化
著眼全縣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城鄉生態建設和保護,加強生態功能區的規劃建設,集中力量建設城市生態系統,提升整體生態效益,促進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加快城鎮綠化步伐,建設有效的生態屏障,提升城市宜居度。加強礦區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控制工業污染總量。堅持“誰開發,誰治理”的原則,形成長效公平的資源開發機制和礦區生態環境補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