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美景
一、對創造性思維結構的認識
創造性活動過程與科學創造活動過程大體上是一致的,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情境與選題準備階段。創造性思維活動的表現,需要教師營造良好的情境氛圍,使學生產生趨向目標的強烈的創造欲望;其次要選準課題,然后圍繞選題做好知識、資料的準備,了解前人在同一領域研究的進展情況等。準備得越充分,思路越開闊,就越容易獲得成功。在這個過程中,邏輯思維、抽象思維起主要作用。
2.醞釀與構思階段。認識主體面對困惑的問題情境,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定向分析導致矛盾或問題的關鍵,確定其實質性問題。一般需要多維度、多功能地考慮問題,運用分析、聯想、類比、歸納、猜想、反思維定勢等思維方法,以及運用分解、疊加、變形、代換、反演等數學方法進行推理、構想與探索。
二、對數學創造性思維產生條件的認識
1.具有豐富的知識經驗和良好的認知結構。創造性思維是根據需要調動儲存在大腦中的各種知識和經驗的表現,是辨認、選擇和重新組合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掌握豐富的知識與方法,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是產生創造性思維的前提。
2.具有思維的高度靈活性。靈活性是思維的品德之一,而高度的靈活性,則是數學創造性思維的必要條件。面對復雜的對象,只有具備思維的高度靈活性,才能進行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才能沖破原有的舊觀念、舊思維和思維定勢的束縛步入新的境界,產生創造、發明。
三、對教師要求的認識
如果說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那么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是實施數學創新教育的主旋律。在加強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同時,對數學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1.富有創新性教育觀念
實現培養學生數學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教育目標,需要創新型教師,需要教師觀念系統的角色轉變,即由單項知識傳授向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轉變;由重結果向重思維過程轉變;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由教師居高臨下向平等融合轉變;由教學模式化向思維個性化轉變。在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重視數學思維的過程和方法的研究,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意志、毅力和創新精神等品質的培養。
2.具有多元化知識結構
教師要能勝任對學生進行創新性思維的引導和啟發,必須具備多元、合理的知識結構。
(1)要具有豐富的數學學科知識,這是數學教師發揮創造性的基本保證;(2)應掌握與教育學和心理學有關的知識,特別是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思維發展規律及教與學的規律等;(3)要掌握與具體的創新性課堂情境有關的實踐性知識。
作者單位:河北省正定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