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霞
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可以說給我們的作文教學插上了翅膀,注入了活力,指明了方向。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是“教學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把學生看作是有自我意識的、發展中的人,而不是用來灌輸知識的“容器”,教學必須煥發學生生命的活力,提升學生發展的水平。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葉老也曾說過:“生活就如泉水,文章就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停歇,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所以,如果學生不能夠融進豐富多彩的生活中,不只是堵住了作文之源,而且失去了生活對學生作文的現實參照,從而導致脫離實際,作文也便難免無病呻吟。
為改善作文教學現狀,切實提高作文教學水平,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往學生寫作因為缺乏興趣,作文課上常常是干熬時間瞎受罪,只能寫一些空洞乏味的無病呻吟之作。我首先注意了寫作的興趣問題。興趣從何而來?
第一,指導學生寫身邊的生活小事,不提高要求,只求其寫生活中的真事,而且只要敘事清楚,句子通順就算合乎要求,即我所提倡的“以樸真為美”。
第二,鼓勵積極寫作,激發寫作熱情。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認為,熱情是最有效的催化劑,加強表揚,盡量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如,字寫得好、詞用得好、語句表達通暢、用詞生動華麗、文章精粹短小、內容充實篇幅長、中心突出、主題深刻、題目命的好、開頭好、結尾好、過度好等,力爭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展示出來,予以表揚。
第三,個別指導評改。作文講評不只在課上整體進行,還要在課下個別指導交流,這樣既抓住了“面”,也強化了“點”,既是講評形式的變化,也是心理素質的個別強化,便于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
通過以上三種途徑,循序漸進,學生的寫作興趣越來越濃,積極性越來越高,他們的寫作水平自然而然地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形成積淀
研究學問需要厚積薄發。厚積是前提,必須注重積累。如同建筑高樓,沒有建筑材料磚石水泥等,蓋樓便無從談起。“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為了讓學生言之有物,我特別注重學生的廣泛閱讀。閱讀的內容,有的是名著,有的是報紙雜志,而更多的是作文類的期刊。為了提高學生閱讀的效果,我都要求學生寫心得體會并將閱讀心得展示出來。這樣,一方面,寫心得也是一種寫作訓練,另一方面,促使學生認真閱讀,取人之長。
三、關注生活,注重實踐
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同樣,學生的作文也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寫作的本源,沒有生活實踐,所謂“文章”,也不過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文也不成其“文”。
那么怎樣關注生活、關注實踐呢?
第一,寫身邊的真人真事,生活小事。比如,某同學寫上英語課時,一只老鼠跑進教室引起學生的驚呼“騷動”和“混亂”這些詞,使文章生動,形象、幽默而風趣。另一位同學寫自己的父母慪氣鬧離婚的事,表現了自己的無奈與痛苦,寫的很真切。還有一位同學寫自己到商店買文具遭到售貨員的冷落,從而抒發自己的憤懣之情等等,不一而是。
第二,要求學生參與實踐。比如,在學校要積極勞動,在家積極做家務,節假日抓住機遇隨父母家人外出旅游等等。有時我也組織學生踏青游玩。比如,我曾組織我的學生到本地旅游景點“東方巨龜苑”參觀。學生興致很高,因而也寫出了不少反映本次出游的優秀作文。我的作文教改已開展兩年,兩年的潛心研究和不懈努力,我可以自豪地說,已經大見成效。我的學生的作文水平在我們本地山區可謂獨樹一旗。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鎮里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