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培蘭
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人類社會生生不息、永遠向前的動力,是民族興旺的不竭源泉。初中階段作為青少年智力發展和身心發展的最佳時期,學生只有在老師的創新意識引導下,才可能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能力和聰明才智。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樹立學生具有創造力的個性品質,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靈活引導學生的發展,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一、更新教育觀念,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觀念決定行動。為此,教師必須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更新教育觀念,在教學內容、方式等諸多方面,改變過去重知識傳授、輕學生能力培養的傳統觀念:創新教育需要教育尊重學生的創性精神,保護學生的創新積極性,鼓勵學生在創新活動中的主動性。創新注重的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情感、人格及個性。只有在智力和創新情感雙重因素的作用下,人的創新能力才可能獲得一定的積極效應,創新教育必須賦予學生以自主發展的能力,教育應成為為改善人的生存狀態,提升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價值,使人為擁有幸福完美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人主動、和諧、自由,完整、可持續、多樣化、個性化的發展。創新教育不但需要教師具有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學監控能力,還應具有高尚的道德、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責任感和豐富的知識結構。教師要牢記自己的職責是教育所有的學生,堅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力都有可能成才,成為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并且具有無限的潛在力量。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把創新作為自我價值的最高體現,把創新目標轉化內在的需要,自覺地努力成為符合時代要求、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二、培養創造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順利地解決新問題,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識,并能把這些知識廣泛地遷移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習順利完成。因此,在問題解決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適合學生自己去尋找知識的意境。在引導學生自己去做題的時候,就必然出現學生各自不同的做題思維和做題方法,正確和錯誤都有可能出現,正確時,說明學生能夠理解基本的原理;出錯時,也未必不是一種好的現象,這正說明學生不滿足于依葫蘆畫瓢,說明學生具有創新精神。而有很多一線的教師,往往只(下轉第89頁)(上接第88頁)注意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教師會告訴學生你仔細想一想,這么做錯了等,隨著教師簡單的否定,在羞澀中學生剛剛萌發的創新意識被扼殺掉了而有些教師并不急于否定學生,首先表揚學生這種大膽的設想具有創意性,再提出是否存在問題?有無解決的方法?隨著問題的提出,激發了學生的研究意識:這樣不僅鼓勵了學生最初萌發的創新意識,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創新的欲望和創新興趣。
三、創設課堂情趣,提高課堂教學趣味
數學內容的枯燥無趣是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使課堂富有情趣,可結合數學內容,適當引入一些相關史實、數學故事、生活中的數學案例等,數學知識是來自于生活,來自于實踐,但數學知識從生活實踐中脫離出來,往往就只成為訓練思維的手段。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實例和模型來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建構知識體系,這是教師要做好的工作。通過設計一些活動課,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探究,深深吸引學生去解決所提出的實際問題,這樣就能讓學生置身于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之中,通過探索來激勵學生的求知欲。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的實踐活動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這對發展兒童科學的志趣,培養兒童獲取知識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系統材料和問題展開研討和交流,這樣學習好的學生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中等學生可以得到鍛煉,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指導,群體之間可以發揮互補作用。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模擬訓練,建立數學模型的能力是運用數學能力的關鍵一步,是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在解應用題特別是解綜合性較強的應用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建造一個數學模型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編一些應用問題對學生進行建模訓練,也可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生產、科技和當前商品經濟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如存款利息、基金股票等),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分析,培養學生的建模能力,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在培養跨世紀創造性人才的今天,創新教育是時代提出的一個新的挑戰,也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選擇。廣大數學教師只有應積極去探索,努力去踐行并在數學教學中創設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氣氛,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符山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