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燦輝 龍利花
摘要:應用文寫作既是高職學生應該掌握的重要技能,又是高技能人才和人文素質培養的核心之一。而目前該課程教學成了一項令人頭疼的苦事,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初步探索:教師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除了努力做好最基本的工作——備課、上課、作業評改和階段復習外,還應著力從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培養學習興趣、鼓勵參與實踐三個方面下功夫。
關鍵詞:高職;應用文教學;師生關系;興趣;實踐
在高職院校中,《應用文寫作》是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程,也是一名高職學生應該掌握的重要技能,更是高技能人才和人文素質培養的核心之一。從目前的現狀來看,該課程教學成了一項令人頭疼的苦事:學生叨咕內容枯燥乏味,教師埋怨教材了無生趣。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順利地就業和創業,更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構建。努力改變應用文寫作教學的質量是從事該課程教師的職責和義務,探索該課程改革的出路和對策也是十分必要的。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筆者認為:應用文寫作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努力做好最基本的工作——備課、上課、作業評改和階段復習外,還應著力從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培養學習興趣、鼓勵參與實踐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和學生無論是在學校的教學過程還是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都是兩個主要角色,也是整個學校內部活動中的兩個基本構成要素,因此,師生關系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整個學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學活動。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能為師生提供一種心情舒暢、氣氛融洽的心理環境。在這種環境當中,教師與學生會具有更大的心理相容性,雙方的相互作用會更加積極主動。這樣,就更利于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一是平等交流。傳統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總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于是學生也屈服于這種威嚴之下,這樣師生間的溝通便基本隔斷。如果老師能在樹立威信的同時適當放下架子,從重視學生的角度,多以朋友的身份靠上去,與之交流,使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樣既能了解學生在學習方面需要什么,又能發現自己在教學方面存在哪些不足。通過這種互動交流,有利于對癥下藥進行教學管理,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
二是公平對待。據調查,不少學生對教師有成見,主要是由于老師有偏心、私心,偏向那些成績好、表現好、背景好、長相好的同學,致使學生產生心理不平衡,便故意制造事端,甚至惡意中傷老師。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要以寬廣的胸懷熱愛全體學生,不偏愛。事實上,學生的品性不同,教師在情感上對每個學生的喜好程度是不可能一致的。但日常工作中的教學與管理,一定要公平,不能因為對某個學生喜愛多一點,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就偏向一邊。只有“一碗水端平”,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
三是細心關愛。熱愛學生,是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體現。教師對學生高尚純潔的愛,是師生心靈之間的一條通道,是開啟學生心智的鑰匙,是用以點燃照亮學生心靈的火種。熱愛學生的教師,最能贏得學生的信賴,使學生樂于接受其教誨,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學生作為社會成員的一份子,在進入學校前,由父母家人引導教育管理;到了學校,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就取代了其雙親的位置,所以不時對他們細心地噓寒問暖,急他們之所急,想他們之所想,就成為老師的責任。人心都是肉長的,久而久之,師生關系就會非常融洽和諧,教育工作做起來自然得心應手,同時,要堅持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相統一,做到愛與嚴有度。愛學生,就應該處處為學生著想,用最利于學生成長的方式對其施加教育。要像鐵匠對一塊好鐵般讓他去經受磨煉。教師對學生的愛,決不能變成家長式的溺愛。愈是愛他,就愈要嚴格要求他。
四是耐心教導。作為青春期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我人格意識,如果自尊受到損傷,反抗便成必然,師生間發生正面沖突的頻率將會大增。為避免這一局面不出現或少出現,老師可針對課堂上出現的矛盾,在當時,態度緩和地敲一下警鐘,或在課后單獨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讓彼此都有臺階下。面對屢次犯錯的學生,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而要耐心說服教育,以誠換誠,學生終究也能被感動。
五是嚴格自審。也就是說教師應該嚴格審視自己的權威形象對學生的影響。部分學生有這樣的想法:老師都如此,我們為什么不行!所以教師本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要做好這一言傳身教的工作,我們就要從學識、品行和才能等方面不斷提高自己,真正起到教師的表率作用。
二、多角度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求知過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一要強調重要性。“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勢必使之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魯納說的。所以具體到這門課程、每一堂課始終貫穿重要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筆者上這門課前往往用一堂課時間說明這個問題:首先引用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大學畢業生不一定能寫小說詩歌,但是一定要能寫工作和學習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寫得既通順又扎實不可”,從理論方面闡明含義和重要性,然后羅列大量應用文與現實生活、學習、工作相關的事例加以證明,并指出學生寫作生活中常見文體可能存在的問題和產生的后果,最后扼要強調這門課程在當前教學存在窘境但作為高職學生又必須掌握的事實,同時用相關的課堂紀律加以規范,使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有個大概了解,為以后的教學打下鋪墊。說到每堂課——導語設計應首先調動學生各方面的動因。如:講授“條據”這堂課的時候,筆者先用一個因為寫作錯誤出現本來為兩百元欠款變成兩百萬的案例,然后用激將法說明在座的學生不可能完全正確地完成我給出的題目,并且當場實踐證明,讓學生有一究到底的動力,接下來就是正式的介紹相關的知識了。總之,讓學生感受到應用文與生活之間存在緊密聯系并且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就可以了。二要復雜理論簡單化。目前許多老師看似都會做這一步工作,但大多數只是把書本上的原則和理論原樣照搬,學生聽著枯燥,理解也費力。所以,應用文教學中,老師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化繁為簡”。在講授大多數文體理論部分時,筆者總是盡量做到化繁為簡:例如,筆者在進行“審計報告”這一文體教學時,講到按審計結論分類時,將教材中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這幾類的理論理解分別簡單化為“被審計單位所提供材料完全符合審計標準”“被審計單位所提供材料部分不符合審計標準,但不影響作出結論”“被審計單位所提供材料違反扭曲審計標準”“被審計單位所提供材料不足,亦無法給全”,同時用相關的案例逐一加以分析,最后給出相關資料讓學生自己分析。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切實可行的。學生不但較快地把握了理論,而且能用最短的時間進行分析。
三、盡可能鼓勵學生實踐
應用文寫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寫作,是無法提高寫作能力和水平的,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理論與實踐相互聯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校的大學生多是從學校走向學校,從課堂走進課堂,對應用文的具體寫作程序和技巧都很陌生,所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強化實踐,彌補學生生活閱歷和寫作經驗的不足就顯得比較重要了。具體做法有兩種:一是設立模擬情境。讓學生在不出教室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寫作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由此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如說到“申請書”的時候,學校正準備給困難學生發放補助金,這種情況下就可鼓勵部分條件不好的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寫出相關困難補助申請,教師再加以評析,效果基本就可以達到。講到“通報”,老師可以根據學校新近出現的好人好事,要求學生為系部起草相關的文書,并將寫作確實可行地張貼于校園或教室內。如此下來,學生既掌握了在什么情況下寫什么文體,也具體摸清了寫法,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應用文的興趣,一舉三得,值得推薦。二是讓學生走出課堂,在課外體會寫作。如,學習一種文體前或后,可以讓學生到校內或社會收集已經發布的文種,讓他們通過預習或復習辨析其寫作是否規范,對不規范的加以修改。同時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所收集文體的行文過程及注意事項,然后在課堂上補充一些沒有涉及的問題,最后結合學生對所收集文體的了解實際,給出相關練習,要求課后限定時間完成。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如此可以使學生多方面獨立學會怎樣運用理論進行分析、綜合,直至完成整個寫作過程,把“應用寫作”課變得更生動、更多樣,也更有成效。
誠然,應用文寫作教學面臨的這種窘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的,它需要我們無數同行的共同努力,不斷積累經驗一起來推動該課程的新前景。
參考文獻:
[1]布魯納.教育過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2]孔子.論語[Z].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3]勞凱聲.高等教育法規概論[M].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4]李春秋.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