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常忠
在新的形勢下,班主任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班主任工作如何展開才能適應當前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呢?本文將從五個方面闡述新時期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收集學生信息,是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前提
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深入而全面地把握學生各方面的信息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我認為,當班主任接管一個新的班級時,首先應該對班級學生各方面情況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其內容包括學生的姓名、性別、年齡、健康狀況、興趣愛好、學業成績、品行、家長姓名、住址、家庭情況、社會關系、聯系電話等,以便大致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日常表現、家庭狀況、社會交往等信息,為以后開展班級的各項事務奠定基礎。
二、認真考察,選好班干部
班主任了解學生的情況后,要仔細推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挑選出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當班干部,作為自己工作的助手。能否組建好一支班干部隊伍,直接關系到班級管理工作的成效。
班主任應如何挑選班干部,使其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一是所挑選的班干部要積極向上,具有樂于奉獻精神和服務意識。在學習、衛生、紀律、為人處事等各方面都應成為班上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在學習成績上,不一定是班上名列前茅者,但他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應該是班上的標兵人選。二是選定班干部應該考慮學生的愛好特長、性別比例、性格特征等,以利于充分發揮學生各自優勢,調動工作積極性,促進班干部之間的團結協作。
三、平等對待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面對新世紀的學生,班主任要有新思維,不能再抱著“師道尊嚴”的舊私塾教育的傳統思想觀念進行教學,認為“學生必須服從教師,教師要高人一等”。致使學生對老師“敬”而“遠”之。貓與老鼠似的師生關系,雖然可以壓制住學生,管理好紀律,但會讓學生整天處在一種壓抑、惶恐不安的精神狀態中,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平等是現代師生關系的基本標尺。教師與學生雖然在角色上處于不平等的位置,但是,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新教育理念要求師生之間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新型關系。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與學生交朋友,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去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探究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給學生創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對話環境。“親其師,才信其道。”當學生都把你當成生活中的朋友時,他們就會喜歡你,接近你,從而聽從你的指揮,接受你的教誨。
四、班主任教育學生要注意語言藝術
班主任要學會多使用肯定性的語言去評價學生,而少用否定的語言去責備學生。學生的可塑性非常強,我們不能用靜止的觀點去看待學生,切忌以“恨鐵不成鋼”的浮躁心態面對學生。在教育學生時要盡量做到:多表揚,少指責,多鼓勵,少訓斥,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每人身上都有或隱或顯的優點,班主任應該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因為每個學生都渴望自己被老師肯定。尤其是后進生,當他的某一優點被肯定后,會激發出他更多的生活熱情,或許老師一句不經意的鼓勵性的話語,都有可能成為他改正缺點的催化劑。有句西方諺語說:“溫暖的陽光比寒冷的狂風更能讓人容易脫去外衣。”我們教師應該從中受到啟發,贊許的情感體驗比挨批受訓更有利于學生的成人成才。特別是發現學生犯了錯誤時,班主任首先應耐心傾聽學生所作的解釋(即使是明知學生在撒謊),給學生充分表述理由的機會,然后選擇恰當的批評時機和場合,注意言語語氣,盡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以免產生逆反心理,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對所犯錯誤進行反思,進而改正錯誤。
五、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文化、個性、品行、素養與孩子的成長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班主任在研究學生的同時首先要了解、研究家長。家訪能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教育合力。家訪的方式包括入戶訪問、電話訪問、信件訪問、鄰里訪問等。尤其是現在留守兒童多,“電話訪問”的形式更能體現它的優越性。遠親不如近鄰,“鄰里訪問”可以從另一方面去了解學生情況。班主任對學生家庭進行訪問,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制定訪問計劃,考慮好與學生家長交談的問題。家訪中班主任應實事求是地介紹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通常應先講學生的優點,再提缺點,然后提出幫助、教育學生的建議和措施。切忌一進門就滔滔不絕地大談學生的缺點和過失,這樣易激起學生家長的怒氣和反感,不利于獲得家長的配合。在家訪中,班主任要虛心聽取家長的意見,共同探討教育小孩的方法,必要時也可以指導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與家長交流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提高家長教育小孩的水平。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極富時代性、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工作。社會在不斷進步,班主任必須充分認識新時代賦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內涵,只有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努力掌握班主任的工作技能,才能與時俱進,做一個永不落伍的、合格的班級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