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大陸學者團將從北京、上海、福州和廈門飛抵臺北,參加在臺灣舉行的歷年來規模最大、首度探討兩岸“外交”和軍事問題的“兩岸一甲子”研討會。島內一些媒體認為,這標志著兩岸將正式啟動“外交”及軍事的“第二軌道對話”。國臺辦發言人楊毅11日表示,這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據《聯合報》11日報道,“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由“太平洋文化基金會”舉辦,來自大陸的28位學者和臺灣的85位學者參與。其中大陸團的學者都是研究兩岸或中美臺問題的一時之選,除帶隊的前中央黨校副校長鄭必堅外,還有前駐法國大使吳建民、社科院臺研所所長余克禮和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楊潔勉等。臺灣參加的人士級別也相當高,像前“國安會”副秘書長胡為真、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及前“軍情局長”胡家麒等。報道還稱,研討會將于13日和14日在臺北君悅酒店舉行,分為4個小組討論,其中政治組討論議題為“加強兩岸政治互信,促進兩岸政治關系發展”,經濟組議題為“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架構,促進兩岸金融合作”,文化組為“兩岸共同發揚中華文化,兩岸合作發展文化產業”,綜合組為“兩岸涉外事務探討,促進兩岸安全事務”。
“兩岸一甲子”研討會引起廣泛關注。《聯合報》認為,它標志著兩岸將正式啟動“外交”及軍事的“第二軌道對話”。親綠的《自由時報》稱,大陸學者團中的卸任官員個個來頭不小,除鄭必堅外,還包括兩位中國前任駐外大使及兩位解放軍退役將領。文章認為,馬英九宣示兩岸互動要“先經濟后政治”的原則即將被打破,“兩岸國安團隊透過卸任高級官員,展開第二軌道對話的意味十分濃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層官員稱,大陸多位與會代表具有“中國改革開放論壇”負責人身份,而此論壇就是由中共中央黨校成立的,可說是中共智庫,此次來臺具有高度政治意義。他分析說,大陸團成員層級甚高,又涵蓋政治、外交及軍事、學術等領域,“來臺一事應是中國決策高層拍板定案,內情絕非單純的學術研討會而已”。“陸委會”及“移民署”稱,鄭必堅等人來臺是進行學術交流,加上都是卸任官員,年紀大了,聯審會已同意來臺;至于部分團員為退役解放軍將領,“也已依規定請國防部表達過意見”。
在國臺辦11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楊毅說,這次研討會是兩岸學界一次民間性的學術研討活動,同時又是在兩岸關系改善發展新形勢下,首次在臺就雙方關心的、包括政治議題在內的各種議題進行綜合性探討,自然有其重要的積極意義。至于“大陸是否在此基礎上繼續推進兩岸政治對話,并且有望在2012年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備忘錄”的問題,楊毅表示,上述時間表,“我認為是一種揣測”。▲(崔燕)
大陸學者團赴臺引關注
環球時報20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