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復蘇的勢頭仍舊完美”。德國交易所網站11日援引德國商業銀行的分析報告,以“中國,一個新的強大數字”為題報道稱,中國經濟的復蘇在10月份并沒有停止。《金融時報》也以“中國經濟在加速”為題表示,中國實現保八目標毫無問題。國內經濟學者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統計數據已經印證了今年年初的預期,但經濟實現自主平穩運行,還需要一段時間。
中國經濟“花好月圓”
中國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5%;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5.8%。其中,10月份零售額較上年同期增長16.2%。
對中國10月份零售額的強勁增長,《華爾街日報》認為,這“明顯源自假日因素的推動”。中國今年10月份“花好月圓”,國慶節、中秋節恰好連在一起,出現了長達8天的雙節長假期。長假日激發居民的消費熱情,從而推動零售額強勁增長,而受消費繼續旺盛帶動,工業也延續了強勁的復蘇勢頭。
英國廣播公司當天的報道也說,中國這次公布的數據優于市場預期。報道還引述一些分析員的話稱,中國已經遠離通縮。對此,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高輝清博士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CPI數據表明我們離告別通貨緊縮的日子越來越近,今年年底CPI會轉為正值。不過,工業產品嚴重過剩,將會抑制通貨膨脹,明年全年CPI增幅不會太大,所以我們距離通脹也還很遠。
外貿尚未強勁回升
不過,《金融時報》當天的報道也提到,中國10月份的進出口貿易顯然還在受經濟危機的后續影響。來自中國海關數據顯示, 10月份的出口額達到1107.6億美元,同比下降13.8%。路透社轉述一些市場分析人士的話說,中國經濟的波動仍然存在。出口11月轉正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說外貿強勁回升還為時過早。
德國《財經新聞報》11日則以“現在中國必須有所舉動”為題稱,中國讓人民幣人為地處于低值,以確保出口保持強勁發展,而現在一些國家呼吁人民幣升值的呼聲高漲,中國并沒有太大的游戲空間,即將舉行的中美會談將對未來作出一些回答。
保八目標基本確保
中國銀河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早在今年第一季度,我們就預期中國經濟要出現強勁的“V”形好轉,這次統計數據再一次印證了年初的預期,證明中國經濟在回升、企穩,其實并沒有太多新的信息。不過,國外對我們統計數據的評價分析各有其目的,我們應要清醒認識。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則認為,目前的經濟態勢還算不上強勁復蘇,是在慢慢改善。當然,確保今年GDP增長8%的基礎已經很穩定了。通過數據來看,工業增加值雖然大幅上升,但只能說是略有改善;出口回落雖然減緩,但畢竟出口是在減少,消費也比較穩定,沒有什么顯著變化,這兩者都未對經濟復蘇做出直接貢獻,只有固定資產投資依然旺盛。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國家經濟刺激的一攬子計劃彌補了消費和出口的不足。
蔡志洲表示,表面看來,我們的經濟增長率已經比較正常了,但真正的正常要依靠市場主體真正發揮作用、經濟結構正常、走上自主運轉軌道,而不是靠政府的干預。因此,經濟要想自主平穩運行,還需一兩年時間。▲
本報駐英國、德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青 木 本報記者 鐘玉華
10月數據好于預期 全年保八毫無問題
環球時報2009-11-12